跳到主要內容
教學活動設計-教案 幼獅出版社 / 第十二章心理健康二部曲:走出幽谷

新興學校財團法人桃園市新興高級中等學校

健康與護理

單元

名稱

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二部曲:走出幽谷

教材

難易

中等

1節,50分鐘

融入

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科技教育、人權教育、家庭教育、生涯規劃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能源教育、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教學

參考

幼獅出版社

階段

高中

一下

課程

目標

(108)

能力指標(高中課綱)

具體教學目標

健體-U-A1具備各項運動與身心健全的發展素養,實現個人運動與保健潛能,探索自我觀,肯定自我價值,有效規劃生涯,並透過自我精進、挑戰與超越,追求健康與幸福的人生

健體-U-A2具備系統思考、分析與探索體育與健康的素養,深化後設思考,並積極面對挑戰,以解決人生中各種體育與健康的問題

健體-U-A3具備規劃、實踐與檢討反省的素養,並以創新的態度與作為,因應新的體育與健康情境或問題

健體-U-B1具備掌握健康訊息與肢體動作的能力,以進行與體育和健康有關的經驗、思想、價值與情意之表達,能以同理心與他人溝通並解決問題

健體-U-B2具備適當運用科技、資訊與媒體之素養,進行各類體育與健康之相關媒體識讀與批判,並能反思科技、資訊與媒體的倫理議題

健體-U-B3具備運動與健康的創作與鑑賞能力,體會其與社會、歷史、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進而對美善的人事地物,進行賞析、建構與分享

健體-U-C1具備體育與健康的道德課題與公共議題之思考及對話素養,培養相關的公民意識與社會責任,主動參與有關的環保與社會公益活動

健體-U-C2具備於體育活動和健康生活中,發展適切人際互動關係的素養,並展現相互包容與尊重、溝通協調及團隊合作的精神與行動

健體-U-C3具備國際移動的能力,在堅定自我文化價值的同時,能尊重欣賞多元文化,拓展國際化視野,並主動關心全球體育與健康議題或國際情勢

1a--1詮釋生理、心理、社會、情緒與心靈各層面健康的概念與意義

1a--2完整地分析個人與群體健康的影響因素

1a--3推論內在與外在的行為對健康造成的衝擊與風險

1a--4探究促進全人健康的創新策略與資源規範

1b--1歸納健康技能和生活技能對健康維護的重要性

1b--2認識健康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完整的實施程序概念

1b--3 評估生活情境的健康需求,尋求有效因應的健康技能和生活技能

1b--4建構健康自主管理的策略或行動

2a--1主動關切與本土、國際等因素有關之健康議題

2a--2 省思健康問題對個人、群體與國際間所造成的威脅感與嚴重性

2a--3多層面地體察健康行動在個人及群體的自覺利益與障礙

2b--1樂於終身遵守健康的生活規範與價值觀

2b--2因應多元的健康需求,積極調適與創新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2b--3展現個人及群體健康生活行動的高度信心與效能感

3a--1探索多元創新解決健康問題的技能,展現促進個人及群體健康的技能

3a--2 運用多元策略,將健康與自我照護技能彈性調整融入生活情境,展現出個人及群體的健康生活模式

3b--1精熟各種「自我調適」技能

3b--2精熟各種「人際溝通互動」技能

3b--3精熟各種「決策與批判」技能

3b--4 因應於不同的健康情境,有效運用各種的生活技能,發展出個人及群體的健康生活模式

4a--1運用有效的健康資訊、產品與服務,擬定健康行動策略

4a--2對自我健康行為進行評價,並適時修正與改善

4a--3有效地表現促進健康及減少健康風險的行為

4b--1公開論述個人對促進健康的觀點與立場

4b--2使用充分的事證資訊來堅定自己健康促進的立場

4b--3客觀地接納他人的觀點,適時回應以增進健康立場之共識

4b--4公開進行健康倡議,有效地影響他人促進健康的信念或行動

教學

資源

1.白板、麥克筆

2.投影片,搜集相關多媒體素材

3.教師準備或由同學事先搜集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每組1

4.學習單

 

課程

大綱

12章心理健康二部曲: 走出幽谷

1.      遠離飲食失調─厭食&暴食

2.      認識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3.      享受青春不「憂鬱」

4.      「憂鬱」為何找上門?

5.      如何預防「憂鬱」來敲門?

6.      小光的祕密

7.      別叫我神經病

8.      vs.說─同理心訓練

教學

方法

1.板書

2.投影片介紹

3.分組遊戲報告

 

單元課程之教案內容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1.體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及治療方式

2.了解並落實身心失調相關處置與預防方法

3.了解並落實身心失調相關處置與預防方法

4.覺察對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並澄清錯誤觀念

 

1-1完整地分析個人與群體健康的影響因素

2-1因應多元的健康需求,積極調適與創新健

康促進生活型態

2-2有效地表現促進健康及減少健康風險的行為

3-1完整地分析個人與群體健康的影響因素

3-2因應多元的健康需求,積極調適與創新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3-3有效地表現促進健康及減少健康風險的行為

4-1建立正確態度面對心理問題與精神疾病,主動尋求協助,並以同理心陪伴與支持

4-2精熟各種人際溝通互動技能

        

 

節次

第一節

時間

50分鐘

時間

分配

教學要點及活動目標

備註

10

 

 

 

 

 

 

 

5

 

 

 

 

 

 

5

 

 

 

 

 

 

 

 

5

 

 

 

 

 

 

 

5

 

 

 

 

 

 

 

5

 

 

 

 

 

 

 

 

 

 

 

 

 

 

 

 

 

 

 

 

5

 

 

 

 

 

 

 

 

10

 

遠離飲食失調─厭食&暴食

 

 

 

 

 

 

*認識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享受青春不「憂鬱」

 

 

 

 

 

 

 

 

*「憂鬱」為何找上門?

 

 

 

 

 

 

*如何預防「憂鬱」來敲門?

 

 

 

 

 

 

*小光的祕密

 

 

 

 

 

 

 

 

 

 

 

 

 

 

 

 

 

 

 

 

*別叫我神經病

 

 

 

 

 

 

 

 

*vs.說─同理心訓練

 

1教師以課本P.150~151解說飲食失調(厭食及暴食)相關重要概念,再進一步針對症狀及健康問題補充說明;強調無論厭食或暴食,都應盡早就醫,

慢慢改變飲食習慣與心態,以恢復身心健康。

2教師強調「身心失調」導因為長期壓力及多重因素影響,若未及時處理,可能會罹患精神疾病,而須接受醫療與照顧,不可不慎。

 

1請同學閱讀課本P.151圖框內容,教師進一步說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為重大災難事件導致的心理創傷反應,若置之不理,將導致身心失調,甚至罹患精神疾病。

2教師提醒同學,學習辨識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並及時求助,可避免身心失衡問題擴大。

 

1請同學依據課本P.152「憂鬱狀態評估項目」進行自我檢視,藉以了解自我情緒困擾程度;教師提醒若勾選項目超過4項且持續超過2週以上,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則應尋求醫療協助。

2教師針對青少年憂鬱狀態補充說明,並進一步釐清「心情低落」與「憂鬱狀態」的差異,強調若有情緒困擾,可就近善用學校輔導處()資源獲得幫助。

 

1教師以課本P.153解說憂鬱成因,並強調生活上的小事,可能會催化青少年憂鬱,傷心事件愈多,愈會增加憂鬱發生機率,再進一步針對求助相關資源補述。

2教師歸納:目前針對憂鬱狀態會予以藥物及心理諮商與治療,但須有足夠的劑量與治療時間才能看出效果,因此絕不能因症狀緩解或感覺無效就自行停藥及就醫。

 

1教師請同學閱讀課本P.154,再進一步針對「預防憂鬱4策略—轉、破、向、戰」補充說明,並提醒應將此策略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以促進心理健康。

2教師以課本P.155「正面思考ABCDE原則」步驟進行解說,並帶領同學練習,藉以強化實作技能,因應未來各種情境。

 

1請同學閱讀課本P.156案例,教師再針對「自我情緒調適」步驟進行解說。

2每組依據分配題綱進行討論,教師指定3~4組上臺分享,並適時釐清觀念。

#第一、二組:面對同學的質疑,小光該如何自我調適?

#第三組:如果自己是小光的同學,會如何表示友善態度?

#第四組:如何在班上建立一個友善環境,讓小光的復原之路走得順利?

#第五組:如果自己是小光的好朋友,如何聲援他?或倡議反對精神疾病汙名化,讓他在班上不被同學精神或言語霸凌?

#第六組:如果社區或社會上有類似案例,自己會如何倡議讓大眾對精神疾病有正確認知,而不只是一味的排斥精神疾病患者?

3教師請同學思考「當親友心理狀態不佳時,自己可以怎麼協助他們?」再進一步以課本P.157強調「同理心」陪伴與支持的重要性。

 

1教師以精神疾病相關新聞為例,點出其中的歧視及汙名化用語,並說明媒體報導經常未審先判,導致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產生錯誤認知。

2教師針對課本P.158內容補充說明,並強調高中生應學習以批判性思考看待媒體傳達的訊息,正確識讀對精神疾病的錯誤認知或汙名化用詞,以同理心看待精神病患者,才能給其保有人權的空間與生活品質。

 

1請同學2人一組,其中1(甲生)先說話2分鐘,但在說話過程中,1(乙生)使用負面言語且表現防衛性肢體語言,並以不良溝通技巧如打斷

插話、不當評論等方式回應。

2同上步驟,甲生同樣先說話2分鐘,但此時乙方必須針對甲方發言適時給予回應(微點、點頭、我了解......、我能體會......),雙方各進行一次。

3教師指定2~3位扮演甲生的同學上臺分享,再進一步詢問有被同理及未被同理的感覺如何?比較喜歡何者?何者有助於人際關係互動?

4請同學完成課本P.158「同理心訓練」自我檢核表,並思考剛剛的對話是否達到同理心標準,教師適時予以觀念釐清。

5教師歸納: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與精神疾病包羅萬象,當出現心理問題時,應主動尋求專業人員協助。精神疾病只要經過適當治療,仍然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我們應設身處地為精神疾病患者著想,給予更多支持與協助,避免歧視或排斥,才不會使他們遭受二度傷害。

6課後評量:請同學課後完成課本P.159學習評量。

 

 

 

 

 

 

 

 

 

 

 

 

 

 

 

 

 

 

 

 

 

 

 

 

 

 

 

 

 

 

 

 

 

 

 

 

 

 

 

 

 

 

 

 

 

 

 

 

 

 

 

 

 

 

 

 

 

 

 

 

 

 

 

 

 

 

 

 

 

 

 

1.教師可參考課本P.159示例,再依同學實際回答

澄清觀念。

2.教師應先提供「同理心

具體行為指標」,以利

同學事後檢核並分析錄

音檔對話。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