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111學年度第一學期技高國文

老師:         班級:         座號: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數欄

 

一、字音字形(30,每題2)

 1. 嘆「惋」:ㄨㄢˋ                                            2. 問「ㄐㄧㄣ」:

 3. 「纔」通人ㄘㄞˊ                                      4. 劉子「驥」:ㄐㄧˋ

 5. ㄏㄨㄛˋ」然開朗:                              6. 欣然「ㄍㄨㄟ」往:

 7. ㄎㄨㄟˋ」嘆:                                      8. ㄩㄢˊ」溪行:

 9. ㄑㄧㄢ」陌交通:                                  10. 此中人「語」云:ㄩˋ

11.  陶「潛」:ㄑㄧㄢˊ                                        12. 屋舍「ㄧㄢˇ」然:

13. 「豁」然開朗:ㄏㄨㄛˋ                              14. ㄔㄨㄥ」憬:

15. 真「ㄓˋ」的情感:

 

二、注釋(20,每題2)

 1.   扶向路:

答案: 沿著先前的來路。

 2.   「尋」病終:

答案: 不久

 3.   不足「為」外人道也:

答案: 對、向。

 4.   未果:

答案: 沒有實現。

 5.   垂「髫」:

答案: 小孩額前垂下的頭髮。

 6.   「咸」來問訊:

答案: 全、都。

 7.   「扶」向路:

答案: 沿著。

 8.   問「津」:

答案: 渡口。

 9.   垂髫:

答案: 指兒童。

10.   「具言」所聞:

答案: 詳盡地述說。

 

三、填充與改錯題(10,每題5)

 1.   文學作品中,為了使語言鮮活、凸顯人事物的特徵,有時會運用不同的詞彙來稱呼。例如〈桃花源記〉用「黃髮」稱呼老人,用「垂髫」稱呼兒童。下列參考選項中的詞彙,有的指稱老人、有的指稱兒童,請依據圖片旁的說明,將正確的代號填入空格中。

答案: ()CH()B()FI()D()AJ()EG

解析: (A)、齔,皆指兒童換牙。(B)駝背。(C)花白的頭髮。(D)未成年男女,編紮頭髮,形如兩角。(E)童、孺,皆指孩童。(F)耄,年紀約八、九十歲。耋,年紀約七、八十歲。(G)蒙、稚,皆指孩童。(H)花白的頭髮。(I)耆,年紀約六十歲。艾,比喻老人、年長的人。(J)兒童開始換牙。

 2.   以下文句皆出自〈桃花源記〉,請於括弧中填入正確詞句。
既出,得其船,(     ),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     )。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答案: 便扶向路、遂迷不復得路、欣然規往。

 

四、選擇題(45,每題3)

 1. A  ) 下列「 」中的「津」,何者與「無人問津」的「津」意思相同?   (A)指點迷「津」 (B)令人垂「津」 (C)懸「津」垂液 (D)「津」津有味

解析: (A)與題幹皆指渡口。(B)指口水。(C)指口水。(D)指口水。津津,形容興味濃厚的樣子。

 2. B  ) 下列選項「 」中的字音,何者前後相同?   (A)遂與外人「間」隔/房屋隔「間」 (B)土地平「曠」/「礦」村 (C)屋舍「儼」然/山「巖」 (D)便「要」還家/需「要」勇氣

解析: (A)ㄐㄧㄢˋㄐㄧㄢ(B)ㄎㄨㄤˋ(C)一ㄢˇ一ㄢˊ(D)ㄧㄠㄧㄠˋ

 3. B  ) 下列選項中,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暮藹蒼茫,水天一色,仰望碧青如水墨的高山,縹緲而空靈 (B)湖水清澈如鏡,遠山恬淡如詩,美麗山水令人思想寧靜 (C)在生命困頓的時刻,他靠著艱忍不拔的意志,最後總算柳暗花明 (D)在眾多的追求者當中,他並不是長得最帥的一位,但他憑著誠心和才華獲得女主角的青睬

解析: (A)暮「藹」→靄。(C)「艱」忍不拔→堅。(D)青「睬」→睞。

 4. A  ) 下列何者是陶淵明作〈桃花源記〉的動機?   (A)託言避世,自闢一理想世界 (B)寫寡民小國生活之悠閒自樂 (C)記武陵漁人之意外發現 (D)懷才不遇,發不平之情志

 5. A  ) 閱讀以下二段引文,判斷漁人後來找不到桃花源的主因為何?
(甲)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乙)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A)產生機心,不再是無意中發現 (B)忘記了來時路,因此尋訪無門 (C)桃源人已搬離該處,人去樓空 (D)心志不堅定,因此錯失了機會

解析: (A)(甲)中「忘」、「忽」顯現漁人的忘我及無意;(乙)中「處處誌之」則顯現其機心。

 6. A  ) 從居民對待漁人的態度,可看出桃花源民風如何?   (A)純樸敦厚,熱情好客 (B)有條不紊,一板一眼 (C)戒慎謹嚴,處處防備 (D)崇天敬鬼,重禮守節

解析: 居民見到漁人先是驚訝,其後紛紛邀請他到家中做客,設宴款待,可見居民們心中毫無防備,且十分熱情好客,故選(A)

 7. B  ) 〈桃花源記〉文末敘述劉子驥「欣然規往。未果」、「後遂無問津者」,其用意何在?   (A)鼓勵世人應不計得失地追尋理想 (B)暗示桃花源只是理想的世界 (C)警惕世人不可存有非分之想 (D)感慨紅塵俗世崎嶇難行

 8. D  ) 〈桃花源記〉文末,太守與劉子驥尋覓桃花源而不得,主要在表明:   (A)凡事盡心盡力爭取,過程與結果一樣重要 (B)平凡之人才能進入,居官職者不得其門路 (C)桃花源只是漁人的幻想,實際上並不存在 (D)陶淵明對理想世界失落的嘆惋之情

解析: 藉由二者探尋不著,自此之後「遂無問津者」,表達對於追尋不著理想世界的失落。

 9. D  ) 〈桃花源記〉一文中,作者所描述的社會型態,與下列何者較為相近?   (A)選舉賢能的人,講求誠信,相處親善和睦 (B)用道德教導百姓,用禮教來統一他們的言行,百姓們就既懂得羞恥又能使人心歸服 (C)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其規範行事 (D)人民吃得美味,穿得舒適,住得安穩,過得快樂

解析: (A)意指儒家理想的大同世界。出自《禮記.禮運》。(B)意指儒家主張在上位者應用德行教化人民。出自《論語.為政》。(C)意指儒家強調身分的責任。出自《論語.顏淵》。(D)意指老子小國寡民安樂自足的世界。出自《道德經》。

10. C  ) 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使用「借代」修辭?   (A)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B)「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C)「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D)不足為「外人」道也

解析: (C)借代為老人。

11. D  ) 下列選項中的文句,何者與「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一句一樣,使用「借代」條辭?   (A)嫵媚的康河也望不見蹤跡 (B)你聽你的鳥鳴,他看他的日出 (C)世界上的生物,沒有比鳥更俊俏的 (D)我為了明天的麵包和昨日的債務辛勤地工作

解析: 題幹的「黃髮」及「垂髫」分別借代老人與孩童。(A)轉化法,將康河擬人。(B)對偶。(C)誇飾法。(D)以「麵包」借代生活所需物資。

12. A  )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由這段話中,我們大概可判斷漁人來到桃花源的季節與下列何者相似?   (A)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 (B)最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裡湧銀山 (C)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D)且欲盡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解析: 題幹的桃花己開始凋落,因此是晚春時節。(A)由「春去盡」可知為晚春。出自晁沖之〈春日〉。(B)由「晴後雪」可知為冬季。出自楊萬里〈最愛東山晴後雪〉。(C)「鳴蛙」為夏季風光。出自陸游〈幽居初夏〉。(D)「菊花杯」為重陽菊花酒,可知為秋季。出自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

13. D  ) 下列有關陶淵明的敘述,何者正確?   (A)詩文自然質樸,頗受當時推崇 (B)名侃,字淵明,世稱靖節先生 (C)未有建功立業的志向,因此不曾在朝為官 (D)當時正值亂世,故刻劃桃花源以寄託憧憬

解析: (A)由於六朝崇尚華靡文風,而不被當世人所重,唐、宋以後才廣受推崇。(B)一名潛,字元亮。(C)少時博覽群書,頗有建功立業的大志,然未受重用,曾幾度出仕擔任地方幕僚性質的小官。

14. D  ) 「為了推展讀書風氣,圖書館買了諾貝爾文學獎全集,但是卻□□□□,借閱紀錄一片空白。」以上文句空格內最適合填入哪個詞語?   (A)空穴來風 (B)束手無策 (C)乏善可陳 (D)乏人問津

解析: (A)比喻流言乘隙而入。(B)指面對問題時,毫無解決的辦法。(C)形容沒有什麼優點或常處可以稱許的。(D)指沒人探問或洽詢。

15. B  ) 請判斷下引文句□□中省略的主語依序為何:「□□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A)村人/村人/漁人 (B)村人/漁人/村人 (C)村人/漁人/漁人 (D)漁人/村人/村人

解析: (B)問漁人來處者是「村人」,接著是「漁人」回答了提問,「村人」便邀請漁人至家中吃飯。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