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名稱 | 三、師說 | 授課日期 | |||||||||
教材來源 | 三民版普高國文第一冊 | 教 師 | 簡君恬 | ||||||||
月 | 日 | 節 | 教 學 重 點 | ||||||||
一、介紹作者及作品簡介,並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 | |||||||||||
二、講解課文主旨、特色及內容,並進行引導問答 | |||||||||||
三、講解課文結構、課文賞析,引導學生課後討論 | |||||||||||
四、延伸閱讀、議題思考、課後練習與活動 | |||||||||||
教學準備 | 教師 | 課本、備課用書、教師手冊、補充教材 | |||||||||
學生 | 課本、講義、學習單、文具 | ||||||||||
學 習 重 點 | |||||||||||
學習表現 | 1-V-1能養成良好的聆聽態度,擷取完整資訊。 1-V-2能從聆聽中,釐清自我認知,啟發解決問題的思辨能力 1-V-3能適切掌握講者的核心內容,增進溝通能力。 2-V-1能清楚瞭解說話的目的、對象、場合,恰如其分的表達。 2-V-3能選擇適當的語辭,透過表情、肢體語言的組織技巧,條理清晰的表達個人觀點。 4-V-1能因應日常或文化接觸,透過自主學習儲備識字量。 4-V-2能具備文字結構、書體字型的認知,應用於書寫需求。 5-V-2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主旨、取材、結構及作者的生命態度,增進思辨與博學的能力。 6-V-2能發揮思考與創造的能力,整理並記錄個人生命經驗,展現具有風格與價值觀的作品。 6-V-3能使用流暢、優美的文字寫作,提昇語文在生活與職場的應用能力。 | ||||||||||
學習內容 | Ab-V-1字形和字音。 Ab-V-2字詞的意義和使用。 Ab-V-3詞的組成方式。 Ac-V-1句的意義。 Ac-V-2常用的句型。 Ad-V-1篇章的意義。 Ad-V-2篇章的組織。 Ad-V-3篇章的表現。 | ||||||||||
教 學 目 標 | |||||||||||
一、認識韓愈的生平及文學成就。 二、了解韓愈寫作本文的時代背景,以及提倡師道的原因。 三、學習藉由對比事例強化論點的寫作技巧。 四、體會從師問學的目的與意義,進而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 | |||||||||||
對應課綱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資訊教育】 古代由於知識管道封閉,除了書本之外,只能透過他人才能解惑。現今因網際網路的發達,知識的獲取更為快速且龐大,可引領學生思考人們是否就能避免落入無知,並養成正確的求知的態度及判讀資訊的能力。 【品德教育】 文中以「士大夫之族」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對比,說明後者雖然社會地位不如前者,但能夠彼此相師,因此比恥學於師的士大夫更有智慧。由此引導學生體會到求知不分對象,並建立尊重專業的態度。 | ||||||||||
教學指導要點(活動流程) | 教學時間 | 教學資源 | 評量方式 | ||||||||
第一節課 一、課前引導: (一)請學生分享曾向他人求教的經驗,並討論「老師」應具備哪些條件。 (二)從國中所學周敦頤愛蓮說切入到論說文的立論方式,連結至本課的寫作手法。(參課堂旅行「課前引起動機」) 二、題解 (一)介紹論辨類古文特色。(參備課用書「論辨類古文介紹」) (二)寫作背景 1、門閥制度的遺毒 2、文才天成的觀念 3、個人理念的堅持 (參備課用書「寫作背景」) (三)講解文章主旨與特色 三、作者 (一)作者生平簡介:搭配影片課本裡的猛人:韓愈,一個硬剛皇帝,順便創造了331個成語的大老【天才簡史】,介紹韓愈事蹟。 (參備課用書「韓愈小傳」) (二)作者趣聞軼事 (參備課用書「韓愈事件簿」) 四、作者文學主張與成就介紹 (一)韓愈的文學成就:與柳宗元共同領導古文運動,達到初步的成功,對後代散文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參備課用書「韓愈與古文運動」、「古文運動的發展」、「唐宋古文八大家」) (二)韓愈的文學主張 (參備課用書「韓愈與古文運動」) 1、文以載道 2、重視修德 3、不平則鳴 4、務去陳言 第一節課結束 | 10分鐘 20分鐘 20分鐘 | 課本、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 能初步了解本課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文學成就及其主張,並認識古文運動的發展 | ||||||||
第二節課 一、課文講解 (段落提問參備課用書「課文引導問答」) (一)第一段:從正面說明「師」的功能,並強調從師的重要。 ※段析:開門見山點出主旨「學必有師」,語氣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段落提問: 1、韓愈認為老師的功用是什麼? 2、韓愈為何認為人一定要學習? (二)第二段:提出擇師的標準聞道與否。 ※段析:承上段,緊扣「師」字闡明「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道理。為下文分論的三層對比做立論基礎。 ※段落提問: 3、韓愈認為選擇老師時不需考慮哪些標準? 4、韓愈所提出的擇師標準為何? 5、從「生乎吾後」亦「從師之」,透露出韓愈的學習態度為何? (三)第三段:點出聖、愚之別,在於從師問道與否。 ※段析:舉「古之聖人」與「今之眾人」作比較,從資質與從師態度說理。此段筆鋒一轉,以下3~5段分三組對比,批評士大夫之族不從師的謬誤。這是第一組:「聖人」對比「眾人」。(古今差異對比) ※段落提問: 6、韓愈推測造成「聖益聖,愚益愚」的原因為何? 7、韓愈為何特地舉「古之聖人」與「今之眾人」對比? (四)第四段:抨擊士大夫為子擇師,自己卻恥學於師的矛盾,點出時人小學而大遺。 ※段析:批評有二:只為子擇師,自身不學;只要求「習其句讀」。此為第二組對比:「士大夫」對比「士大夫之子」。(內在矛盾的自身對比) ※段落提問: 8、教授句讀之學的人,是否符合韓愈所認定的「老師」?為什麼? 9、從此段可看出唐代士大夫的哪些心態? (五)第五段:質疑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的不智,惋惜師道不復。 ※段析:為第三組對比:以「百工之人」與「士大夫」相比,質疑士大夫對師道的見識。(社會階層橫向對比)此段士大夫之族對從師的態度,反面呼應第二段「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段落提問: 10、請從年齡及地位上分析唐代士大夫為何恥學於師? 11、古代巫、醫、樂師、百工的地位不高,韓愈卻以此三者為喻,說他們「不恥相師」,這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六)第六段:以孔子為例,強調「聖人無常師」、「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段析:藉孔子例,正面闡明「能者為師」、「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等論點,極具說服力,凸顯士大夫恥學於師之誤。 ※段落提問: 12、韓愈如何重新定義師生之間的關係? 13、以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的例證來說明「聖人無常師」的道理,有什麼作用?更換成他人事蹟是否能收同樣效果? (七)第七段:交代寫作緣起,嘉許不從俗的李蟠。 ※段析:藉著讚揚李蟠「能行古道」拜師請學,與首段前後呼應,進而凸顯本文主旨。 ※段落提問: 14、韓愈嘉許李蟠哪些優點,故才寫作了本文? 15、「不拘於時,請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此句在本文中有何作用? 二、課後統整 (一)本文常有文意前後呼應的情形,請問以下各是呼應文章的哪些文句? (1)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2) 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3) 余嘉其能行古道。 (二)論說文通常具備「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論點」是全文主張,「論據」是指證明論點的理由及根據,「論證」是指推論的過程。請指出師說一文的論點、論據、論證分別為何? 第二節課結束 | 45分鐘 5分鐘 | 課本、備課用書、教師手冊 | 能大致說明本課的主旨和特色,以及各段大意 | ||||||||
第三節課 一、課文賞析 (參課本「課文賞析」、備課用書「課文精粹鑑賞」或議起玩國文「深度探討」) 二、結構分析 (參備課用書「課文結構表」) 三、課後討論 (參課本「問題討論」、備課用書「問題討論參考答案」) 第三節課結束 | 20分鐘 10分鐘 20分鐘 | 課本、備課用書、其他輔助教材 | 能夠了解作品的章法佈局 能說明本課的寫作手法及分析內容 能夠透過課後討論來檢驗所學 | ||||||||
第四節課 一、延伸文本 (一)閱讀文本: 1、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藉本文了解韓愈推廣師道時所遭遇的困難。(參教師手冊「陸、延伸閱讀」) 2、王安石傷仲永:可比較王安石對教育與學習觀念的異同。(參課外閱讀文選「第二課」) (二)影片欣賞 播放影片【願景工程‧搶救人才】德雙軌職訓「師徒制」扮要角,引導學生討論德國技職教育與師說觀念的對應之處。(參備課用書「課文引導問答-延伸思考」) 二、實作演練 (一)國寫訓練: 知性題:認識艾賓豪斯的記憶遺忘實驗,分析其記憶實驗結果曲線圖,並據以提出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如何避免遺忘。(參國寫之鑰第三回) (二)創意實作: 1、網紅韓愈開講:根據「師的真諦」這一主題,想像韓愈會發表什麼內容的貼文。(見互動式迷你卷第二題) 2、求知的漫漫長路上:檢視自己的學習態度及優缺點,並練習運用「康乃爾筆記法」增進歸納能力。(見課堂旅行小主題3) 三、議題討論 (一)資訊教育:在科技發達的社會,如何運用科技搜尋、判讀資訊,養成正確的求知態度,將是未來重要的課題。(參議起玩國文「課後思辨、二」) (二)品德教育:由「術業有專攻」的觀念,引導學生省思為何在網路發達、教育普及、媒體興盛的情況下,人們反而更自以為是,從而建立起尊重專業的態度。 第四節課結束 | 30分鐘 20分鐘 | 課本、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其他輔助教材 | 能夠藉由課外文本的閱讀與欣賞,從中去體會課文的核心概念,及不同文本與本課的異同之處 能夠藉由作文練習來驗證所學 能夠藉由延伸議題的討論與思考,連結課文並培養對生活中議題的敏銳度 | ||||||||
授課時數:共四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