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單元名稱

一、勞山道士

授課日期

 

教材來源

三民版普高國文第三冊

   

簡君恬

                         

 

 

 

一、介紹蒲松齡聊齋志異

 

 

 

二、文體介紹、講解課文、課文賞析。

 

 

 

三、講解課文、課文賞析。

 

 

 

四、課文結構分析、課後討論、延伸閱讀。

 

教學準備

教師

課本、補充教材。

學生

課本、講義、學習單、文具。

學  習  重  點

學習表現

1--4聆聽傳播應用文本並妥善運用,以加強人際溝通,提升生活品質。

2--1以邏輯性語言精確說出各類文本的文體特質、表現形式與題材內容。

2--2討論過程中,能適切陳述自身立場,歸納他人論點並給予回應,達成友善且平等的溝通。

2--5運用各類表演藝術的形式,進行文本的再詮釋。

4--1認識六書的原則,了解字形、字音、字義的關係。

5--5主動思考與探索文本的意涵,建立終身學習能力。

6--3熟練審題、立意、選材、組織等寫作步驟,寫出具說服力及感染力的文章。

學習內容

Ab--2文言文的詞義及語詞結構。

Ab--3文言文的字詞、虛字、古今義變。

Ac--1文句的深層意涵與象徵意義。

Ad--1篇章的主旨、結構、寓意與評述。

Ad--4非韻文:如古文、古典小說、語錄體、寓言等。

Ba--2人、事、時、地、物的細部描寫。

Cb--2各類文本中所反映的個人與家庭、鄉里、國族及其他社群的關係。

Cc--1各類文本中的藝術、信仰、思想等文化內涵。

           

一、認識聊齋志異的特色與價值

二、認識短篇小說的情節結構

三、體悟對學識智能應有的「潔持」態度

對應課綱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1.【品德教育】生由於不能「潔持」,把學得的法術當作炫耀的工具,而導致法術失靈。這或許是道士故弄玄虛,但從中也可讓我們領悟到,面對各種學識智能,應抱持嚴肅、虔誠的態度,才能深造有得,用於正途。

教學指導要點(活動流程)

教學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第一節課

一、課前引導

(一)國中課本及課外閱讀文選第一冊皆有收錄志人小說世說新語的篇章,可引導學生回顧內容,回憶文言短篇小說的特色。

 

二、關於蒲松齡

(一)生平

(二)文學成就

 

三、關於聊齋志異

(見備課用書「關於聊齋志異」)

(一)性質

(二)故事來源

(三)內容主題

(四)藝術特色

(五)評論

第一節課結束

 

10分鐘

 

 

 

 

15分鐘

 

 

 

25分鐘

 

 

 

 

 

 

課本、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能說出蒲松齡的生平及文學成就

能熟悉聊齋志異的相關知識

 

 

第二節課

一、中國古典小說流變演變

(見備課用書「題解」之「中國古典小說流變」)

 

二、課文講解

(一)第1段:生慕道,前往勞山拜師學道。

段析:寫生拜師學法。以生「故家子」的出身,暗示他「嬌惰」的性格,而道士對於生精準的觀察與判斷,既點出道士善於識人,也為後文「不能作苦」的行為埋下伏筆。

 

(二)第2段:生不耐勞苦,才過了一個多月就想回家。

段析:此段為情節第一次轉折。生才隨眾修行月餘,便不耐勞動之苦,呼應首段「故家子」的身分及道士「恐嬌惰不能作苦」的判斷。

 

第二節課結束

 

20分鐘

 

 

30分鐘

 

 

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能了解文言短篇小說的演變

能說明本課第一段至第二段的重點文意句意及修辭

第三節課

一、課文講解

(一)第3段:生見道士初露玄妙法術,羨慕不已,遂打消離去的念頭。

段析:寫生看師演法,剪紙為月、壺酒不盡、箸化嫦娥、月中對飲,愈發奇幻的法術讓生重燃慕道的渴望。此段生的心意從「去」到「留」,為第二次轉折。對於宴客時奇幻法術的描述,透過場景的順時推移,以及「漸入月中」動態的寫法,傳神生動,是全文最富志怪小說藝術特質之處。

 

(二)第4段:生終究難耐勞苦而求去,臨別時懇求道士傳授穿牆之術。

段析:生求師授法。生因不耐身體的勞苦與求術不得的焦急,再度萌生去意,為第三次轉折。道士答應生要求而傳授穿牆之術,為第四次轉折。而段末道士授法後,對生「歸宜潔持,否則不驗」的告誡,令人產生生究竟能否潔持的懸念。

 

(三)第5段:生返家後表演穿牆術失靈,遭妻取笑。

段析:寫生演法失靈,為第五次轉折。由生「自詡遇仙」、「傚其作為」可見其虛榮淺薄,法術失靈後罵道士「無良」,更是不知自省。本段藉由妻子的「不信、揶揄」,加強全文諷刺的強度。

 

二、課文賞析

(見備課用書「課文精粹鑑賞」)

 

               第三節課結束

 

40分鐘

 

 

 

 

 

 

 

 

 

 

 

 

10分鐘

 

 

 

 

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能說明本課第三段至第五段的重點文意句意及修辭

 

 

 

 

 

 

 

能說明本文的寫作手法及內在意涵

第四節課

一、結構分析

(見備課用書「課文結構表」)

 

二、課後討論

(見課本「問題與討論」)

 

三、延伸文本

(一)文本閱讀:蒲松齡種梨,以道士將吝嗇賣梨人的梨子幻化為一株梨樹,並將結出的梨子與眾多鄉人分享之事,揭露吝嗇的人終將一無所有的主題。(見教師手冊「陸、延伸閱讀」)

(二)影片欣賞:影片欣賞:5分鐘說書】2016努力比天賦更重要 「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伊森452秒),認識何謂「恆毅力」,並引導學生討論生所對應的特質。

 

              第四節課結束

 

10分鐘

 

 

10分鐘

 

 

30分鐘

 

備課用書、教師手冊、教師自備資料

 

 

 

 

 

能說明本文佈局結構

藉由討論來加深印象

能夠藉由課外文本的閱讀與欣賞,從中去體會課文的核心概念,及不同文本與本課的異同之處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