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自編教材:西洋史

亞非的政治與文化發展

區域

政權

政治

文化

結果

兩河流域

蘇美城邦

1.最早定居兩河流域

2.城邦政治

1.      開鑿運河農業灌溉

2.      建築技術:塔廟(巴別塔)

3.      楔形文字

4.      《鳩格米西史詩》→悲觀

5.      採行陰曆、六十進位法

城邦爭權,相互爭伐而沒落

阿卡德帝國

薩爾貢一是建立中央集權帝國,建新都阿卡德城

繼承蘇美文化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矛盾而衰弱

烏爾帝國

1.      蘇美人再度興起

2.      以烏爾城為中心

編定《烏爾納姆法典》:歧視女性但刑法較為文明,沒有復仇只以判刑與罰金處罰

被巴比倫人取代

巴比倫帝國

建都巴比倫

1.《漢摩拉比法典》階級不平等、報復性強、廢除終身奴役

2.發明占星術、天文學

先後被西臺人、加喜特人征服

亞述帝國

1.首都尼尼微

2.先後與西臺、埃及爭          

3.滅以色列王國

1.      裝飾浮雕:生動、精美、戰爭

2.      軍國主義社會,提倡尚武

3.      建立大型尼版圖書館

被迦爾底亞人消滅

迦爾底亞帝國

1.建都巴比倫

2.滅猶大王國(巴比倫之囚)

1.      建造空中花園

2.      天文學成就:預測日、月蝕創星期制、訂定十二星座

被波斯人滅亡

地中海東岸

腓尼基

海外殖民活動:北非(迦太基)

文字:楔形文字→受埃及拼音字母影響創22個字母,傳至歐洲

1.      貿易被希臘人取代

2.      迦太基為羅馬所滅(布匿克戰爭)

希伯來王國

1.      掃羅:建立王國

2.      大衛:建都耶路撒冷

3.      所羅門:國力鼎盛

1.      摩西出埃及:希伯來人相信自己是上帝唯一選民

2.      分裂亡國後:確信一神論、道德正義觀念、救世主神意史觀

北:以色列王國亡於亞述

南:猶大王國亡於迦爾底亞

北非

埃及

舊王國時期:金字塔時代→王權衰微分裂

中王國時期:封建時代、文藝高峰→西克索人入侵

新王國時期:帝國時代、與西臺、亞述三強鼎立、建築神廟

宗教─多神信仰,追     求永生。宗教改革:易克納唐一神信仰(太陽神阿頓)→失敗

文字:象形與拼音文字兼具

科學:以實用目的為主,如:尼羅河氾濫→陽曆、數學宗教祭祀→陰曆

建築─古王國:金字塔、人面獅身

新王國:列柱式神廟、帝王谷

→波斯控制

→亞歷山大帝國

→托勒密王朝

→羅馬帝國

→拜占庭帝國(迫信基督教)

→阿拉伯帝國(改信伊斯蘭教,遺忘傳統)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大英帝國

→獨立(伊斯蘭教國家)

 

雅典與斯巴達城邦比較

 

雅典

斯巴達

政體

直接民主

貴族(寡頭)政治

軍事外交

海軍為主體、開放性

陸軍為主體,鎖國式

經濟文化

工商業發達、學問藝術發達

(希臘人的學校)

以農立國、穀物自給、質食剛健

統治方式

1.          公民條件:父母均是雅典人、出生於雅典的成年男子

2.          公民權利:參與公共事務、選為陪審人員、抽籤任官

1.          對眾多農奴高壓政治

2.          全國公民皆兵:缺乏自由、禁工商業、不可旅行、城邦即軍營、由農奴耕作土地

發展結果

1.          波希戰爭:期間組成提洛同盟,擊敗波斯後,成為盟主

2.          伯羅奔尼撒戰爭:發生瘟疫,雅典內爭不斷而衰落

3.          組成伯羅奔尼撒同盟與雅典對抗,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聯合波斯打敗雅典,成為盟主

4.          不久遭底比斯取代

 

希臘、希臘化及羅馬時代文化發展

項目

時期

發展

哲學

希臘時代

米利都學派(愛奧尼亞學派)

時空:西元前76世紀小亞細亞

特色:理智的探索追求永恆不變的通則,唯物論的認同者

代表:米利都的泰利斯→萬物源於水

   畢達哥拉斯→萬物的本質是數

   德摩克里特斯→原子說

辯士學派

時間:西元前5世紀雅典

特色:主張沒有絕對的真理與標準,進而否定所有知識→懷疑主義

哲士學派

時間:西原前54世紀雅典

特色:追求絕對的真理、正義與普遍性通則

代表:

蘇格拉底

1.          理性可以產生善行,釐清真相與觀念,了解自己,知識即道德→有西方孔子之稱

2.          產婆教學法鼓舞青年,但遭審判處死

3.          未留下文字著作

柏拉圖

1.          闡揚蘇格拉底的思想→《對話錄》

2.          建立理念論:相信隨時間變動的物質世界以外,先有個不變的理型世界,至善至美

3.          《理想國》:哲學家皇帝可使國家更和諧有效能→烏托邦先驅

4.          建立雅典學院

亞里斯多德

1.          重視中道與平衡:物質與精神並重

2.          強調理性可以得到幸福

3.          反對理念論:提出感官論,即先有物質後有理型,從事科學研究,在政治、生物、物裡、數學方面貢獻極大

→中古時期基督教、伊斯蘭教視其為知識權威

→吾愛吾師(柏拉圖),吾更愛真理

4.          亞歷山大的老師,建立呂西昂學院

希臘化時代

斯多噶學派

1.      大自然存在者理性與秩序,個人屬於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應遵循著理性與秩序的美德生活,方能臻於至善,追求永生

2.      行為上應抑制肉體的欲望與物質追求,克制情慾,並主張四海之內皆兄弟(世界主義)、寬恕待人

3.      被誤解為禁慾派,但對羅馬帝國建立與擴張幫助極大

伊比鳩魯學派

1.      相信原子說,靈魂隨肉體死亡而消散,沒有來生故不需迷信鬼神

2.      人生最高目的是追求快樂,達到真正快樂,應保持獨立、驅除恐懼虛偽,使心達到公平正直的寧靜→個人主義的傾向、溫和自我節制

3.      此派末流淪為縱慾派,信徒不多

犬儒學派

1.      主張自然生活,不追求財富名位,幸福是依靠的道德行為獲得→個人主義的表現

2.      對現世社會抱持批判的態度→影響後來羅馬與基督教的苦修思想

羅馬時期

多取自希臘化時代,然因斯多噶學派講求個人修養,追求樸素生活,強調社會倫理,符合羅馬早其性格,故其影響最大,如西塞羅、奧理略(駐有《沉思路》,被稱為哲學家皇帝,為五賢君之末者,帝國由盛轉衰的關鍵)

自然科學

希臘時代

醫學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

1.      將醫學從巫術、哲學的氛圍中脫離

2.      疾病乃體內四液失衡所造成

3.      希波克拉底誓詞影響現代醫科畢業生

希臘化時代

數學

歐幾里德:《幾何學原理》

阿幾米德:拋物線、球體、圓柱體

物理學

阿機米德:發現浮力原理、槓桿原理

          「給我一個支點和竿子,我就可以舉起地球」

天文學

亞里斯塔克斯:提出太陽中心說

托勒密:提出地球中心說

喜帕卡斯:發明觀象儀、天體儀等,被成作「天文學之父」

羅馬時期

1.      不重理論科學,應用科學成就頗大,如道路、水道橋、競技場、萬神廟等

2.      醫學:蓋倫從事解剖學研究

→盛行於歐洲中古時代,直至文義復興時期其理論才遭修改

建築

希臘時代                  希臘化時代       羅馬時代

(古典主義:均衡對稱節制)   (雄偉、富麗)     (公共建築、實用)

雅典帕德嫩神廟            佩加蒙宙斯祭壇  羅馬君士坦丁凱旋門

雕刻

希臘時代              希臘化時代               羅馬時期

(古典主義:均衡節制)  (自然主義、情感誇張表達)  (寫實主義)

文學

希臘時代

詩歌

荷馬史詩、女詩人莎芙的抒情詩

戲劇

起源:酒神信仰

悲劇1.哀斯奇勒斯:悲劇之父,著有《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等作品

     2.沙孚克里斯:著有《伊底帕斯王》等作品

  3.尤里纰狄斯:著《美狄亞》等劇作

喜劇:亞里斯多芬:取材現實生活,嘲諷當代的缺點與愚行

希臘化時代

詩歌、戲劇多傾向個人主義,以日常生活、愛情故事、都是百態為主題,但缺乏新意或思想深度

羅馬時期

1.      西塞羅:以書信、演講詞等著稱

2.      味吉爾:〈幕歌〉為拉丁文田園詩,展現勞動者痛苦,宣揚救世主及將來臨;但丁的《神曲》對其相當推崇

歷史

黑暗時代

荷馬史詩

《伊里亞德》、《奧德賽》

希臘時代

希羅多德

著有《歷史》(《波希戰爭史》)

被尊為「歷史之父」

修昔的底斯

著有《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第一位運用科學方法(史料查證、客觀描述)的史家

羅馬時期

共和時期

1.      加圖;拉丁文撰寫通史體裁的《源》,描述伊尼亞斯到布匿克戰爭的歷史,被喻為「羅馬史學之父」

2.      波力比阿斯:以希臘文撰寫西元前2世紀的《羅馬史》,目的在向希臘人介紹羅馬的制度及公民精神

3.      凱撒:撰寫《高盧戰記》,描述法國、不列顛與日耳曼的風俗

帝國時期

1.      李維:戲劇化撰寫通使性質的《羅馬史》

2.      塔西陀1.《日耳曼誌》:讚賞日耳曼人

       2.《編年史》:帝國初期揭發政治黑暗,共和精神來褒貶人物,戀古厭今

3.普魯塔克:著有《希臘羅馬名人傳》比較希臘羅馬人物,說明性格如何決定自己的命運

法律

羅馬時期

共和

《十二表法》:羅馬最早成文法

帝國

民法:適用羅馬人

萬民法:適用各國人民,為國際法的起源

自然法:非法律條文,為任何法律不可違背的理性、正義、   

        公理自然法則,如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影響《查士丁尼法典》及現代西歐法律

      

世界宗教比較

宗教

創始人/時間

教義

發展與傳播

祅教

瑣羅亞斯德/6世紀

經典:《阿凡士塔經》

目的:解決波斯當時物慾橫流、宗教迷信、倫理不彰的情形
主張:一神信仰(馬茲達),聖火是真神象徵

智慧性、超自然神:強調道德、沒有

                 神殿及偶像崇拜

善惡二元論、末日審判

大流士一世定祆教為國教,其與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發展均有關係

婆羅門教

10世紀左右

經典:《吠陀經》(頌歌、《梵書》、《奧義書》)

目的:作為穩定社會秩序的依據

主張:多神信仰-婆羅摩(創造神)、毗濕奴(

         護神)、濕婆(破壞神)

業報輪迴、梵我合一

婆羅門至上

在西元前6世紀受到剎帝利、吠舍不滿,產生許多沙門,建立新宗教

祭祀萬能

1.2世紀至2世紀陸續編定《摩奴法典》

2.西元4世紀笈多王朝以婆羅門教義雜糅佛教及耆那教部分教義,形成印度教

3.尼泊爾、斯里蘭卡及東南亞的吳哥窟、馬來西亞、新加披及印尼都可見印度教影響

佛教

釋迦摩尼/6世紀

經典:三藏(經、 律、論)

目的:不滿種姓制度嚴格區分社會等級

主張:眾生平等,世間無常,一切皆虛幻

世間一切皆為因果輪迴

內省與覺悟,方能超脫輪迴以證涅槃

三寶(佛、法、僧)

四諦(苦集滅道)、八正道

分派:

小乘佛教

追求已身解脫,效法佛陀,實行八正道及出世生活,成就阿羅漢邁入涅槃

大乘佛教

追求普渡眾生,實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入世生活,發展菩薩精神

藏傳佛教密宗

融合印度教、大乘佛教等信仰,具有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儀禮,宣傳語密、身密、意密,三密相印及身成佛

1.孔雀王朝:傳原始佛教至斯里蘭卡(獅子國)

2.貴霜王朝:北傳大乘佛教至西域、中國、朝鮮、日本及越南北部

3.小乘佛教:由斯里蘭卡向東南亞傳播(印尼婆羅浮屠、中南半島吳哥窟)

4.密宗:傳至尼泊爾、西藏及蒙古(元朝)14世紀宗喀巴改革(黃派)逐漸統一

耆那教

馬哈瓦拉/6世紀

目的:不滿種姓制度嚴格區分社會等級

主張:人人自有靈魂,非自婆羅門出

禁欲、苦修、內省、覺悟以解脫靈魂                            之苦

強調平等,嚴禁殺生,奉行素食

持五戒(不殺生、不欺狂、不偷盜、不姦淫、不蓄私财)

修三寶(正智、正信、正行)

西元前後分裂為白衣派和空衣派,伊斯蘭教傳入後勢力漸衰

猶太教

13世紀

經典:《舊約聖經》

目的:凝聚團結的力量,使他們亡國布亡種

主張:一神信仰(耶和華)

猶太人是唯一選民

信徒有道德正義之心

彌賽亞在世界末日會拯救選民得以永生

1.一神信仰影響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2.使猶太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國以色列

基督教

耶穌/1世紀

經典:《聖經》(《舊約》、《新約》)

目的:改造羅馬帝國統治的時勢(稅賦沉重、生活艱苦),反對猶太祭司與當權者勾結,期望改革現狀

主張:一神信仰(耶和華)

信仰上帝徹底毀(原)罪者及為選民

信徒有慈悲寬容、博愛救世之心,主張和平中庸的人道精神

彌賽亞、上帝之子(耶穌)在世界末日會拯救世人得以永生

因信稱義、因信得救:影響16世紀宗教改革

救贖與猶太戒律無關:脫離猶太教

透過洗禮、聖餐禮,任何人都可分享耶穌

所有相信耶穌的信徒都是使徒、可傳福音

基督教的建立:

1.耶穌死後復活的神蹟

2.聖彼得組織教會:死於尼祿迫害

3.聖保羅的神學主張(外邦人使徒)

 

 

 

阿拉伯人統治的伊斯蘭世界

穆罕默德

伊斯蘭教建立

教團建立

正統哈裡發時代

建都麥地那,時間:632661

阿布巴卡:以軍事力量平定放棄伊斯蘭信仰或拒絕繳稅的部落

奧瑪:控制敘利亞、兩河流域、波斯等地

開啟王位繼承的爭議與分裂

鄂斯曼:滅薩珊王朝、攻下埃及、建立家族統治 →

阿里:主張哈里發應由穆氏家族繼承      →

素尼派

什葉派

繼承者由選舉產生

先知家系繼承

採信《可蘭經》及相關補充註解

《可蘭經》為唯一真理

溫和、寬厚

激進、排外

大征服運動展開

 

伊斯蘭世界擴大

奧米雅王朝

首任哈里發:素尼派的穆阿威雅,建都大馬士革,時間:661750

政治:建立第一個世襲王朝,施政寬容開明

仿東羅馬帝國建立中央化的官僚統治

政權始終以阿拉伯人為核心

8世紀王朝世俗腐化,引起普遍不滿,被阿拔斯家族推翻

建立橫跨

三洲大帝國

軍事:占領北非、西班牙→與法蘭克王國在歐洲對抗→

   征服中亞、印度西北部→與唐朝西部邊界接壤→

阿拔斯王朝

別稱:黑衣大食,建都巴格達,時間:7501258

政治:伊斯蘭文化東方化,吸收波斯帝國的行政系統

中央集權,政治穩定

波斯人、土耳其人在帝國影響力日增,阿拉伯帝國轉化為伊斯蘭帝國

軍事:無意西征,751年與唐朝發生怛羅斯之役,結束唐朝天可汗的領導體系

經濟:政府重視水利工程修建,有利於兩河流域、埃及尼羅河流域農業發展

阿拉伯商人遍及歐亞非三洲,巴格達與長安、君士坦丁堡齊名為國際貿易中心

社會:階級對立→加強對農民與奴隸的控制

文化:9世紀成立智慧之宮,兼具圖書館、大學與翻譯中心,推動百年翻譯運

   動

   著名文學《一千零一夜》蒐集中國至埃及間各國寓言與愛情故事

分裂:奧米雅王室流亡西班牙,建都哥多華,屬素尼派,以多元族群與宗教和

   平相處著稱,別稱白衣大食

   什葉派在帝國遭到迫害,埃及的穆斯林支持什葉派,10世紀在開羅另立

   法提馬王朝,別稱綠衣大食

帝國分裂

 

 

 

美洲世界的形成與發展

 

馬雅文明

阿茲特克帝國

印加帝國

興盛時期

39世紀

1415世紀

1516世紀

分布國家

墨西哥東南、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中美洲

墨西哥、瓜地馬拉

厄瓜多、秘魯、智利、哥倫比亞、阿根廷、玻利維亞

南美洲安地斯山區

著名城市

提卡爾

塔諾奇堤蘭

今墨西哥城

庫斯科

政治

u  城邦政治

u  未形成統一帝國

u  10世紀因內戰頻仍、異族入侵及人口增加、資源耗盡等因素衰微

u  部落軍事聯盟,高度專制

u  帝國境內部落需繳稅、服勞役

u  中央集權、間接統治

u  善待臣服者或集體遷居使人民臣服

u  各部落人民需繳勞動稅

義務從事公共建設

經濟

u  高地開闢梯田

u  生產玉米、榖類為主

u  建造浮動園地(利用湖泊增加耕地面積

u  作物以玉米、馬鈴薯、豆類、龍舌蘭等為主

u  開闢梯田、興修水利

u  未使用鐵器及金屬貨幣

u  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為主

宗教

多神信仰

太陽神、羽蛇神

活人獻祭

多神自然信仰

太陽神、羽蛇神等

活人獻祭

多神信仰

活人獻祭

文字

圖案象形文字

與馬雅文化屬相同繪圖文字

無,結繩記事

曆法

陽曆置閏、二十進位法、使用零的符號

陽曆

陽曆、一年十二個月、一月三十天

建築

金字塔(祭祀、曆法)

太陽神金字塔

太陽神神廟

道路網絡發達並匯集於首都庫斯科

滅亡

16世紀

亡於西班牙人

16世紀

亡於西班牙人(科提斯

16世紀

亡於西班牙人(皮薩羅

 

 

 

文藝復興

時空

1416世紀,義大利北部(佛羅倫斯最早)開始→法、日耳曼、荷、英(北歐文藝復興

興起背景

政治

1.          義大利自由城市國家多,對文化活動開放自由

2.          長期分裂,使文人知識分子反思何去何從

經濟

國際貿易興盛,工商業城市文明發達,商人追求世俗文化的享受(佛羅倫斯以麥地奇家族為主

文化

1.      古羅馬文化中心,以恢復古希臘羅馬文化為理想的復古運動

2.      造紙術與印刷術普及,出版業發達

中心思想

1.      個人主義與世俗主義:重視現世成就、生活趣味、抒發個人特質(不排斥基督教信仰)

2.      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的思想、恢復古希臘羅馬的人文精神

3.      人文教育:接受古希臘羅馬精神的全人教育(整體性、健全性)

前期發展

歷史

瓦拉用歷史考證法(比較語法)指出(君士坦丁的捐獻)此文件是後人偽造,以理性和知識為憑藉,反駁權威的批判精神成為科學革命的前導

文學

但丁

文藝復興的先驅,著有《神曲》:以佛羅倫斯方言寫成,肯定現世生活的意義

佩脫拉克

文藝復興之父,蒐集研究希臘羅馬古籍;以義大利文寫下許多十四行詩,獲得桂冠詩人的頭銜

薄伽丘

著有《十日談》:俗稱「人曲」,批判天主教會黑暗罪惡及貴族墮落腐化,呈現現世生活的人生百態

馬基維利

著有《君王論》:獻給當時統治者,書中主張建立統一的中央極權及強大的君主政權,充滿為政的策略與權術

藝術

創作方式

1.      技巧突破:運用明暗對比與透視法寫實,使畫面更有立體感

2.      取材對象:多元化題材,不侷限宗教範圍,注意到現實世界

3.      建築風格:由哥德式建築轉為復古式的羅馬建築

代表人物

喬托

文藝復興藝術的先聲,開啟寫實的新風格,首創透視法

達文西

著名作品如「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米開朗基羅

偉大的雕刻家,著名作品如「創世紀」、「大衛像」等

拉斐爾

著名作品如「草地上的聖母」、「雅典學院」等

後期發展

北方

特色

基督教人文主義:以古典文藝作為改革教會的指標,進而闡揚早期教徒以個人誠摯之心直接與神交往的精神

代表

伊拉斯莫斯

1.      著有《愚人頌》:取笑時人時事

2.      翻譯希臘文版《聖經》

3.      表達以教育與溫和漸進的方法重建合理或更單純的社會

湯瑪斯摩爾

1.      著有《烏托邦》:反映英國圈地體運對英國人民造成影響,稱為近代社會主義鼻祖

2.      思想上傾向天主教,亨利八世建立英國國教後將之處死

拉伯雷

著有《巨人傳》:揭露中世紀教會的黑暗

科學

天文學

1543年哥白尼出版《論天體之運行》, 提出日心說與地動說,開啟歐洲科學革命

醫學

凡沙理斯於1543年發表《論人體之構造》,修正中世紀以來錯誤的解剖知識

影響

1.      中古封建社會、宗教文化過度到現代的民族國家、世俗文化

2.      對神明救贖的追求轉向對人理性的崇仰,促成宗教改革

3.      追求自然解釋考證,重視邏輯思辦,成為科學革命的基礎

4.      人文教育的理想影響此後歐洲人的文化生活

       

舊教與新教的比較

 

天主教

路德派

喀爾文派

英國國教派

主張

教宗至上主義

《聖經》至上:因信稱義、因信得救

《聖經》至上:預選說

折衷天主教與新教否定教宗在英國的政治地位

概要

1.對抗宗教改革

2.轉變為政教分離

3.專心於文化使命

1.著重於信仰世界的改革

2.造成神聖羅馬帝國的分裂

1.獎勵積極的經濟活動

2.共和主義的神權政治

3.社會改革的發展

1.國家教會主義

2.國王中央集權的形成

3.視英國國王為宗教領袖

職業觀

1.      蔑視營利事業

2.      造成大部分借貸業遭猶太人壟斷

1.      肯定世俗職業

2.      禁止經由借貸獲利

1.      勤勉、儉約、禁慾

2.      肯定財富累積

沒有特別強調

支持者

神聖羅馬皇帝

西班牙國王

反皇帝派諸侯、富農、自由城市及中產階級

新興中產階級

知識份子

王權支持的封建貴族及教職人員、中產階級

傳播

新大陸、亞洲、非洲、德國南部、義大利、法國

德國北部、丹麥、瑞典、挪威

瑞士、荷蘭、法國、蘇格蘭、英格蘭

英格蘭

 

 

 

科學革命

背景

1.      文藝復興運動人文主義影響,批判創造精神興盛,懷疑主義發展,不再迷信教會權威

2.      主張以科技成就證實上帝的偉大

3.      古希臘、阿拉伯科學著作的啟示,傳統宇宙觀受到質疑

金屬活字版印刷術發明,使書籍流通,知識普及

科學方法

培根()

1.      提出「知識就是力量」

2.      歸納法:實驗→歸納→建立通則

3.      著作:《新論理學》、《新工具》

笛卡兒()

1.      提出「我思故我在」

2.      演繹法:邏輯推論→系統解釋自然現象的法則

3.      著作:《方法論》、《哲學原理》

科學成果

哥白尼(波蘭)

1.主張日心說(希臘化時代亞理斯塔克斯已經提出)

2.著作:《論天體之運行》,認同太陽中心說、地動說

3.反對中古時代的宇宙觀(托勒密的地心說)→衝破中世紀的神學束縛,掀起革命

克卜勒(日耳曼)

以數學公式證實哥白尼學說

伽利略()

1.      自製望遠鏡觀察確立哥白尼學說→遭教會迫害

2.      研究慣性運動和落體運動規律:最先結合科學實驗與數學分析方法

3.      被視為現代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創始人

牛頓()

1.      發明運動三大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及微積分,是科學革命的巔峰人物

2.      大機械宇宙觀:行星運行有其定律,大自然的活動有其法規,就像一座巨型的機械裝置,單純而神祕

3.      相對論出現前所有科學家討論物理現象的依據

4.      牛頓曾說:「如果我之所見比笛卡兒等人要遠一些那只是因為我是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上述巨人指的是伽利略

哈維()

發現血液循環原理

波以耳()

有化學之父的美譽

科學研究機構

英國皇家學會

166.年英王查理二世設置,波以耳、虎克、哈雷、牛頓等科學家均為會員

法國科學院

1666年路易十四設立

影響

1.      推翻中古時期依上帝意志而作用的宇宙觀,宇宙被看成巨大機器,可依數學公式表達普遍規律運轉

2.      相信人類思想的力量能夠征服自然

3.      以懷疑精神檢討傳統思想與制度,開啟啟蒙時代

4.      17世紀被喻為天才的世紀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