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第二課 世說新語選
一、字音字形(每題1分,共8分)
1.卿解「不」:ㄈㄡˇ
2.乃「覺」三十里:ㄐㄧㄠˋ
3.「俄」而:ㄜˊ
4.黃「絹」:ㄐㄩㄢˋ
5.雪「ㄗㄡˋ」:驟
6.謝道「韞」:ㄩㄣˋ
7.「」臼:ㄐㄧ
8.「差」可擬:ㄔㄚ
二、注釋(每題2分,共16分)
1.交禮「竟」:完成。
2.「會」允有客至:適逢、正巧。
3.捉「裾」:衣服的後襟。
4.乃「覺」三十里:通「較」,相差,有較量的意味。
5.新婦:新娶的媳婦。此處為婦人自稱。
6.俄而:不久、一會兒。
7.柳絮「因」風起:憑藉、依靠。
8.士有百行:讀書人應具備各種美好的德行。
三、填充(每格1分,共5分)
1.《世說新語》全書共分( 三十六 )門類,起自( 〈德行〉 )終於( 〈仇隙〉 ),南朝梁( 劉孝標 )為其作注。
2.《世說新語》多記載東漢至( 魏晉 )間高士名流的逸聞瑣事。
四、綜合測驗(每題2分,共44分)
(A)1.下列「 」中的字形,何者
(A)桓(B)裾/拘(C)集/擊(D)揀/儉
(D)2.「新婦所乏唯□爾。然士有百□,君有□?」,文中缺空處宜依序填入 (A)言/德/備 (B)功/行/幾 (C)容/功/幾 (D)容/行/幾
(B)3.「阮家既嫁醜女與卿,故當有意,卿宜察之」,「故當有意」所指為何? (A)履行約定 (B)必有用意 (C)有意高攀 (D)門當戶對
(D)4.「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講論文義」意謂 (A)褒貶文人的言行 (B)討論奏章中的文法 (C)評鑑文章的優劣 (D)談論文章的義理
(B)5.〈詠絮才〉一文中,謝安聽了「撒鹽空中差可擬」與「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回答後「大笑樂」的原因為何? (A)家人聚會,心情愉快 (B)讚賞謝道韞的文才 (C)對於兩人的回答感到好笑 (D)肯定謝朗的才華
(B)6.下列關於許允之妻的描述,何者有誤? (A)以德修容 (B)四德皆備
(C)為阮衛尉女 (D)以智服人
(B)許允之妻缺「婦容」
(C)7.下列關於〈絕妙好辭〉的敘述,何者正確? (A)楊脩即楊德祖,由篇中可見其雖聰敏,文才仍敵不過曹操 (B)魏武乃指魏武帝曹丕 (C)「絕妙好辭」四字乃以「隱語」解字方式拆字、合字,表現出中國文字的趣味性 (D)「曹娥碑」為東漢時的縣令蔡邕所立
(A)楊脩勝過曹操(B)曹丕→曹操(D)蔡邕→度尚
(D)8.下列選項中的敘述,何者正確? (A)「坦腹東床」原指王徽之的為人豁達,後指才能出眾的女婿 (B)〈詠絮才〉的「謝太傅」乃指謝靈運 (C)「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是孔明的故事 (D)「黃絹幼婦外孫臼」為蔡邕稱讚曹娥碑文所留下的隱語
(A)王徽之→王羲之(B)謝靈運→謝安(C)孔明→孔融
(A)9.下列書名,何者屬於劉義慶的著作?(甲)《幽明錄》(乙)《世說新語》(丙)《徐州先賢傳》(丁)《閱微草堂筆記》(戊)《封神演義》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丁戊 (D)甲乙丁
(丁)紀昀,即紀曉嵐(戊)陳仲琳
(D)10.下列關於劉義慶的敘述,何者有誤? (A)南朝宋彭城人 (B)襲封臨川王 (C)歷任荊州、江州刺史 (D)為《世說新語》作注
(D)劉孝標
(D)11.下列何者與《世說新語》無關? (A)志人小說 (B)逸聞瑣事 (C)筆記小說 (D)短篇傳奇
(D)唐代短篇小說稱「傳奇」
(A)12.下列三個敘述中的「乃」字,何者詞義相同?(甲)魏武「乃」曰:吾已得(乙)「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丙)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A)皆異 (B)甲丙同 (C)乙丙同 (D)甲乙同
(甲)才(乙)於是(丙)竟然
(C)13.下列關於〈絕妙好辭〉的敘述,何者正確? (A)所記為曹丕與楊脩的軼聞 (B)「絕妙好辭」四字,乃在稱讚楊脩文辭之高妙 (C)「卿解不」的「不」字音ㄈㄡˇ,通「否」 (D)出自《世說新語.言語》
(A)曹操與楊脩(B)稱讚曹娥碑文寫得很好(D)《世說新語.捷悟》
(C)14.下列「 」中的字,何者與「撒鹽空中差可擬」的「差」字義相同? (A)參「差」不齊 (B)「差」之毫釐 (C)「差」強人意 (D)「差」肩而坐
(A)音ㄘ,不整齊(B)音ㄔㄚ,相差、誤失(C)音ㄔㄚ,約、略(D)音ㄘ,比、並
(A)15.「未若柳絮因風起」,其中「因」字可替換為下列何者? (A)順 (B)而 (C)是 (D)或
(B)16.下列各組詞語的詞義,何者
(B)俄而:不久,一會兒之意
(B)17.下列詞語解釋,何者有誤? (A)性情恬淡:個性安然淡泊,不慕名利 (B)才覺數里:形容旗鼓相當 (C)爭強好勝:與人競爭,務求勝過別人 (D)詠絮之才:形容女子有詩文之才
(B)形容才能略遜一籌
(C)18.下列文句所使用的修辭法,何者與「撒鹽空中差可擬」相同? (A)終歲不聞絲竹聲 (B)予披宮錦還家 (C)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D)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題幹與(C)譬喻(A)(B)借代(D)回文
(A)19.下列選項中的敘述,何者有誤? (A)「未若柳絮因風起」是屬於設問修辭 (B)「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是轉化的手法 (C)白雪紛紛「何所似」,乃「所似者何」的倒裝 (D)「絕妙好辭」即今所謂「析字」格的使用
(A)譬喻
(D)20.下列字詞解釋,何者有誤? (A)「」臼:薑、蒜或韭菜搗碎後的細末 (B)卿解「不」:通「否」,句末疑問詞 (C)受辛:容受辛辣物的器具 (D)士有百「行」:行為
(D)德行
(C)21.下列各組詞語的詞義,何者
(C)比喻政令、意見反覆無常/依循前任所訂的規章行事
(D)22.下列詞語,何者不適合用來形容短暫的時間? (A)已而 (B)俄傾 (C)既而 (D)而立
(D)指三十歲
五、配合題(每題2分,共12分)
請選出與下列各題敘述相配合的成語代號。
A.口若懸河 B.拾人牙慧 C.吳牛喘月 D.漸入佳境 E.入幕之賓 F.望梅止渴
(F)1.比喻用空想、空話安慰自己或別人。
(D)2.比喻環境逐漸好轉或趣味漸濃。
(A)3.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
(B)4.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
(E)5.指參與機要與充當幕僚的人,亦比喻關係親近。
(C)6.比喻見到曾受其害的類似事物而過分害怕驚懼,或形容天氣酷熱。
六、閱讀測驗(每題3分,共15分)
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世說新語‧文學》)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世說新語‧文學》)
(D)1.下列「 」中的詞性,何者與其他選項相異? (A)將「撻」之 (B)「曳」著泥中 (C)「漉」菽以為汁 (D)豆在「釜」中泣
(A)(B)(C)動詞(D)名詞
(B)2.關於第一則故事的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鄭玄極易發怒 (B)鄭玄家奴婢出言皆能用典 (C)鄭玄家奴婢都好辯 (D)鄭玄家奴婢都不讀書
(A)3.文帝與東阿王二人,所指何人? (A)曹丕/曹植 (B)曹操/曹植 (C)曹操/曹丕 (D)曹丕/鄭玄
(C)4.七步即可成詩,意謂此人 (A)工於心計 (B)性情自然 (C)才思敏捷 (D)感情豐富
(A)5.下列選項中的人物,何者不可能與其他人出現在同一時代? (A)韓愈 (B)曹操 (C)楊脩 (D)諸葛亮
(A)韓愈為唐朝人
六、閱讀測驗翻譯
鄭玄家的奴婢都曾讀過書。他曾經差遣一個奴婢做事,結果事情辦的不合意,正準備鞭打她,奴婢一直想為自己解釋;鄭玄十分生氣,便派人將她按在地上責罰。過了一會兒,另一個奴婢走來,問說:「胡為乎泥中?」(為何會趴在地上呢?)被責罰的婢女回答說:「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本來想要解釋,可是正好碰到他在氣頭上啊!)
魏文帝(曹丕)曾下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之內作出詩來,若做不到就處以重刑。文帝的話剛說完,曹植就應聲作詩說:「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熟豆子拿來做羹湯,濾掉豆渣便得到豆汁。豆莖放到鍋子底下燃燒,豆子則在鍋子裡頭哭泣。原本都是同一株根苗生長的,為什麼要這麼急迫地煎熬呢?)魏文帝聽了,露出非常慚愧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