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第十課 元曲選
一、字音字形(每題1分,共10分)
1.「楔」子:ㄒㄧㄝ
2.「襯」字:ㄔㄣˋ
3.藏書萬「卷」:ㄐㄩㄢˋ
4.休「憩」:ㄑㄧˋ
5.詩酒自「ㄩˊ」:娛
6.天「ㄧㄚˊ」海角:涯
7.寒「ㄧㄚ」:鴉
8.名「ㄩˋ」:譽
9.煩「ㄋㄠˇ」:惱
10.「ㄧˋ」站:驛
二、注釋(每題2分,共20分)
1.孔林:指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2.投老:告老還鄉。
3.破題兒:比喻事情的開端。
4.「煎」茶:烹煮。
5.西風「緊」:形容風勢強勁。
6.怨歸去得「疾」:快速。
7.恨不「倩」:請託。
8.迍迍:行動遲緩的樣子。
9.卻「告」了相思迴避:請求。
10.玉肌:形容膚色潔白光潤,此指女子體態。
三、綜合測驗(每題2分,共30分)
(C)1.下列「 」中的讀音,何者
(A)ㄋㄧㄤˋ╱ㄖㄤˊ(B)ㄘㄨㄥ╱ㄘㄨㄥˊ(C)ㄓㄨㄣ(D)ㄔㄨㄢˋ╱ㄘㄨㄢˋ
(B)2.下列「 」中的讀音,何者
(A)ㄒㄧㄝˊ╱ㄕˊ(B)ㄇㄢˋ(C)ㄎㄨㄟˊ╱ㄎㄨㄟˇ(D)ㄍㄨㄥˇ╱ㄏㄨㄥ
(D)3.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經過一番用功,他終於能夠名列前矛 (B)演講的同學不急不徐地闡述著自己的論點 (C)在夕陽餘輝的映照下,為這頓燭光晚餐增添浪漫的氣氛(D)正值秋高氣爽之際,又是老饕們品嚐大閘蟹的時節
(A)矛→茅(B)急→疾(C)輝→暉
(A)4.下列關於曲的說明,何者有誤? (A)曲是元代文學的代表,可分為散曲和傳奇兩大類 (B)散曲和宋詞的關係密切,所以又名「詞餘」 (C)曲的填寫須按照一定的曲譜,不過可以外加襯字 (D)元曲的俚俗風格,與唐詩的典雅和宋詞的婉約有著基本上的差異
(A)分為散曲和劇曲
(C)5.下列關於〈〔黃鐘〕人月圓.山中書事〉的說明,何者有誤? (A)屬於散曲中的小令 (B)「黃鐘」是宮調名 (C)「人月圓」是詞牌名(D)「山中書事」是題目
(C)曲牌名
(C)6.下列關於「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的說明,何者有誤? (A)簡稱為《西廂記》 (B)源自唐朝元稹所寫的傳奇小說《鶯鶯傳》 (C)《鶯鶯傳》又稱為《會真記》,原著以喜劇收場 (D)王實甫《西廂記》著力描寫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由的奮鬥過程
(C)以悲劇收場
(A)7.「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若將此文拆成四句解讀,何者無法讓讀者得知所描寫的季節為秋天? (A)碧雲天 (B)黃葉地 (C)西風緊 (D)北雁南飛
(B)8.「柳絲長玉驄難繫,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意旨為何? (A)感嘆時光飛逝 (B)表達難分難捨的別離情愁 (C)富貴如浮雲,難以長久 (D)感傷年華易老
(D)9.「興亡千古繁華夢」所使用的譬喻法和下列何者相同? (A)泣涕如雨 (B)狡兔死,走狗烹 (C)二月春風似剪刀 (D)身世飄零雨打萍
題幹與(D)略喻(A)(C)明喻(B)借喻
(C)10.「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其義和下列何者相近? (A)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B)兔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 (C)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D)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題幹與(C)因分別而消瘦(A)人生苦短(B)夫妻恩愛相處(D)盼望回鄉
(B)11.「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表現出何種情懷? (A)憤世嫉俗 (B)恬淡寡欲 (C)鬱鬱寡歡 (D)玩物喪志
(D)12.下列何者與「投老」之意相同? (A)扶老 (B)投奔 (C)考獻 (D)致仕
(A)拐杖或扶持老人(B)前去依靠(C)詢問年老而有學問的人
(B)13.下列引文中的錯字更正後,何者正確?「傳統女人以夫為天,為了家庭與小孩總是痿區求全、犧牲小我,因此壓異的心情往往無法紓解而造成人格的缺捍。」 (A)痿→萎 (B)區→曲 (C)異→仰 (D)捍→撼
(A)萎→委(C)仰→抑(D)撼→憾
(A)14.「這兩幅畫作雖是出自不同人之手,但其運用的技巧卻有異曲同工之妙,你可以細細觀察。」「異曲同工」之意為何? (A)作法或時空背景雖然稍有不同,但結果或效果則相同 (B)作法、結果皆一模一樣 (C)看似相近,實則全然不同 (D)天壤之別,差異頗大
(A)15.「妳的一顰一笑實在太勉強,只是徒增感傷罷了。一曲陽關,勾起我倆許多回憶啊,希望妳多多保重。」「一曲陽關」之意為何? (A)比喻離別 (B)形容歌曲富有極高的價值 (C)泛指廣大平坦的道路 (D)含混是非、不瞭解事情真象
四、配合題(每題2分,共10分)
許多文學作品善用「轉品」技巧,將詞性作轉變,以求達到語言的新奇效果。請判斷下列文句「 」中詞性的轉換情形,將正確的代號填入各題之中。
(A)未使用轉品 (B)名詞作形容詞用 (C)動詞作名詞用 (D)形容詞作動詞用 (E)名詞作動詞用
(E)1.涼什麼涼!老子都不「老子」了。(胡適〈母親的教誨〉)
(B)2.小鬼的睡衣短短的,很「夏天」。(朱天心〈綠兮夢兮〉)
(C)3.轎夫與吹鼓手成行的走過,一路是華美的「搖擺」。(張愛玲〈紅鸞禧〉)
(A)4.有人送給你羨慕的「秋波」呢!(宣建人〈抒情小品〉)
(D)5.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四、閱讀測驗(每題3分,共30分)
花邊嬌月靜粧樓,葉底滄波冷翠溝,池上好風閒御舟。可憐秋,一半兒芙蓉,一半兒柳。(張可久〈一半兒.秋日宮詞〉)
(B)1.「閒御舟」的「閒」字和下列何者通用? (A)間 (B)閑 (C)闖 (D)嫺。
(A)2.從曲中可知,作者覺得秋天的景色給人何種感受? (A)可愛 (B)悲傷 (C)無奈 (D)寂寞
「可憐」意為「惹人喜愛」
(B)3.「可憐秋」的「可憐」一詞和下列何者用法相同? (A)「可憐」夜半虛前席 (B)「可憐」飛燕倚新妝 (C)「可憐」漢室一朝休 (D)「可憐」光彩生門戶
題幹與(B)令人喜愛的(A)令人惋惜的(C)令人同情的(D)令人羨慕的
魏武行役失道,三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水出,乘此得及前源。(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B)4.下列詞語解釋,何者有誤? (A)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B)行役:帶犯人服勞役 (C)失道:迷路 (D)饒子:有豐富的果實
(B)帶部隊行軍
(C)5.「士卒聞之,口皆水出」,此句中的「水」所指為何? (A)汗水 (B)泉水 (C)口水 (D)溪水
(D)6.此段故事後來演變為哪一句成語? (A)梅開二度 (B)臨渴掘井 (C)求賢若渴 (D)望梅止渴
(A)同一件事做第二次,通常用於比喻再婚(B)比喻事到臨頭才著手準備,為時已晚(C)形容求才的心情非常迫切(D)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返回鮭魚初誕的原點。那是冬冷的七家灣溪,向晚山雨,看不見湍流中的櫻花鉤吻鮭。不應該冬天來訪,深秋七家灣溪兩岸的楓葉轉紅,逐漸掉落溪中,一片一片的美麗紅葉下,就覆蓋著鮭魚。陸封型的櫻花鉤吻鮭。初識,卻是在李喬的大河小說《寒夜》的序文。小說家的筆觸帶我上溯大甲溪旅行,慢慢的,我泅泳的雙手變成鰭,雙腿蛻化為魚尾,呼吸的肺竟轉變為鰓……從一次驚訝的眠夢,溺水般的醒轉。《寒夜》從被褥滑到我裸露的胸腹。所有的鮭魚都有回溯的本能。至今沒有任何人能窺知這種生命的神秘力量,經過萬年前臺灣島嶼地殼的變動,從大甲溪上溯的鮭魚被截斷返鄉之路,卻也無以回首,一代接一代,七家灣溪默默承傳的櫻花鉤吻鮭家族。(林文義〈在鮭魚的路上〉)
(C)7.下列「 」中的讀音,何者兩兩相同? (A)「鮭」魚╱「窪」地 (B)「湍」流╱「惴」慄 (C)上「溯」╱「塑」膠 (D)「蛻」化╱「稅」捐
(A)ㄍㄨㄟ╱ㄨㄚ(B)ㄊㄨㄢ╱ㄓㄨㄟˋ(C)ㄙㄨˋ(D)ㄊㄨㄟˋ╱ㄕㄨㄟˋ
(D)8.下列詞語解釋,何者有誤? (A)向晚:傍晚 (B)大河小說:反映時代,具有史詩性質的超長篇小說 (C)蛻化:比喻一切事物的變化、變質 (D)回溯:回顧、回想
(D)洄游
(B)9.「慢慢的,我泅泳的雙手變成鰭,雙腿蛻化為魚尾,呼吸的肺竟轉變為鰓。」本段文字使用何種修辭技巧? (A)形象化 (B)擬物 (C)擬人(D)倒反
(C)10.本文提到所有的鮭魚都有回溯的本能,但櫻花鉤吻鮭卻是例外,其原因為何? (A)櫻花鉤吻鮭是臺灣特有種,因此與眾不同 (B)櫻花鉤吻鮭適合七家灣溪的湍流,因此定居在此 (C)櫻花鉤吻鮭因為地殼變動而無法回到大海,所以演生為不具回溯的本能 (D)櫻花鉤吻鮭因為不知名的神秘力量而失去回溯的本能
六、閱讀測驗翻譯
在花叢旁邊,嬌美的月光下,粧樓顯得格外寂靜;在葉子底下,青色的波浪中,翠綠的溝水顯得格外寒冷;在池塘上,輕柔的風中,悠閒地駕著小船。秋天是如此可愛,一半兒來自芙蓉,一半兒來自楊柳。
魏武帝在行軍的時候迷路了,由於三軍將士都走到十分口渴,他就宣布說:「前面有很大的梅子林,那裡有很多梅子,既甜又酸,可以止渴。」將士們聽到這個說法,嘴裡都不禁流出口水,靠著這個說法的鼓勵,才找到前方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