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第八課 蘭亭集序
一、字音字形(每字1分,共10分)
1.會稽:ㄍㄨㄟˋ ㄐㄧ
2.蘭「渚」:ㄓㄨˇ
3.「俛」仰之間:ㄈㄨˇ
4.齊彭「殤」:ㄕㄤ
5.臨文嗟「悼」:ㄉㄠˋ
6.「怏」然自足:ㄧㄤˋ
7.「ㄔㄤˋ」敘幽情:暢
8.「ㄧㄥˋ」帶左右:映
9.遊「ㄌㄢˇ」:覽
二、注釋(每題2分,共20分)
1.「脩」禊事:舉行。
2.若合一契:如同符契一般吻合。
3.品類:萬物。
4.趣舍萬殊:在選擇上有種種差異。
5.取諸懷抱:抒發心中見解。
6.流觴「曲水」:環曲的水渠。
7.惠風:春天的和風。
8.俯仰一世:比喻人生的短暫。
9.悟言:面對面談話。
10.脩短隨化:壽命長短,各隨天地造化而不同。
三、填充(每格1分,共5分)
1.〈蘭亭集序〉是傳世名帖,享有( 天下行書第一 )的美譽。
2.請寫出以下稱號所代表的人物。至聖:( 孔子 );亞聖:( 孟子 );書聖:( 王羲之 );詩聖:( 杜甫 )。
四、綜合測驗(每題2分,共40分)
(B)1.下列「 」中的字音,何者
(A)ㄍㄨㄟˇ╱ㄎㄨㄟˊ(B)ㄐㄩㄣˋ(C)ㄒㄧˋ╱ㄑㄧㄝˋ(D)ㄔㄡˇ╱ㄋㄧㄡˇ
(B)2.下列「 」中的字音,何者
(A)ㄕㄤ(B)ㄑㄩ╱ㄑㄩˇ(C)ㄏㄞˊ(D)ㄕㄨ
(D)3.下列文句,何者沒有錯別字? (A)他希望日子可以過得平靜安樂,不知老之將致 (B)不要忘自菲薄,對自己要有信心才會成功 (C)脾氣暴燥的人永遠都是失敗的一方 (D)唯有力爭上游,才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A)致→至(B)忘→妄(C)燥→躁
(B)4.「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之意為何? (A)長生不老是可以努力求取的 (B)把死生壽夭等同的思想是虛妄不實的 (C)我行我素,猖狂妄為 (D)隨心所欲,無拘無束
(A)5.暮春三月,文士名流,聚會蘭亭,在盛大的脩禊活動中,王羲之說:「信可樂也。」「可樂」之事不包括下列何者? (A)取諸懷抱,悟言一室 (B)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C)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D)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C)6.「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之意為何? (A)對某事感到高興,導致得意忘形 (B)因為內心沒有寄託,所以恣意妄為 (C)藉由喜好的事物寄託志趣,放任自己,沒有拘束 (D)因為內心有所寄託,所以放棄其他活動而專注在喜好的事物上
(A)7.「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意指為何? (A)世事滄桑,十分感慨 (B)沉湎往事,毫無自信 (C)借古諷今,感慨良多 (D)景物依舊,人事全非
(D)8.下列〈蘭亭集序〉中的文句,何者最能表達出作者對生命的感嘆? (A)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B)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C)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 (D)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
(C)9.下列關於王羲之的敘述,何者有誤? (A)字逸少,原籍琅邪臨沂,為名門之後 (B)官至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 (C)擅長書法,兼善眾體,草書尤為一絕 (D)傳世之作除〈蘭亭集序〉外,尚有〈樂毅論〉、〈快雪時晴帖〉等
(C)行書尤為一絕
(A)10.下列關於〈蘭亭集序〉的說明,何者有誤? (A)為「贈人以言」的贈序 (B)在文學史和書法史上均有重要地位 (C)王羲之以蠶繭紙、鼠毫筆書成此序 (D)全文以駢散句型交替運用,兼融情景,流麗灑脫
(A)屬於說明著作旨趣的前序
(D)11.「俛仰之間」與下列何者意義不同? (A)旋踵 (B)剎那 (C)俄頃 (D)脩短
題幹與(A)(B)(C)短暫的時間(D)壽命長短
(D)12.下列文句,何者不是對偶句? (A)崇山峻嶺 (B)茂林脩竹 (C)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D)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A)(B)句中對(C)單句對
(B)13.下列修辭說明,何者有誤? (A)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迹──誇飾 (B)一觴一詠──映襯 (C)天朗氣清──對偶 (D)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借代
(B)類疊
(D)14.下列文句,何者沒有引用古書? (A)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B)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C)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D)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A)明引《莊子》(B)暗用《論語》(C)暗用《莊子》
(D)15.下列「 」中的通同字,何者說明有誤? (A)「趣」舍萬殊:趨 (B)「蹔」得於己:暫 (C)「俛」仰之間:俯 (D)已為陳「迹」:績
(D)迹為「跡」的異體字
(C)16.下列「 」中的字義,何者
(A)舉行/壽命長(B)助詞,無義/的(C)同「現」,表現(D)棉被/影響
(D)17.下列「 」中的詞性,何者前後相同? (A)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 (B)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 (C)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脩」竹 (D)無風處「懸」之,則針常「指」南
(A)名詞/動詞(B)動詞/名詞(C)名詞/形容詞(D)動詞
(C)18.「及其所之既惓,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其中兩個「之」字說明何者正確? (A)均為動詞,往 (B)均為代名詞 (C)前者為動詞,往;後者為代名詞 (D)均為助詞,無義
(C)19.下列文句,何者並非形容春景? (A)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B)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C)風霜高潔,水落石出 (D)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C)秋冬之景
(D)20.「府上公子猶如芝蘭玉樹,實在可喜可賀。」「芝蘭玉樹」意指為何? (A)比喻身材修長 (B)比喻容貌姣好 (C)比喻幽默風趣 (D)比喻優秀子弟
五、配合題(每題1分,共5分)
請將參考選項中的植物,與下列詩句作出正確的配對。
(A)梅花 (B)牡丹 (C)楊柳 (D)竹子 (E)菊花
(B)1.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豔,獨占人間第一香。
(A)2.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E)3.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C)4.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
(D)5.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猶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六、閱讀測驗(每題2分,共20分)
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詩》云:『人而無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劉向《說苑.建本》)
(C)1.下列字詞解釋,何者有誤? (A)何貴:貴何,以什麼為貴 (B)非謂:不是指 (C)民怨其「上」:指富貴人家 (D)人而無良:指百姓對統治者沒有好感
(C)指統治者
(D)2.下列「 」中的字,何者不作動詞使用? (A)「貴」天 (B)「君」人者以百姓為天 (C)百姓「與」之則安 (D)不「遂」亡者
(A)動詞,看重(B)動詞,統治(C)動詞,親附(D)副詞,很快地
(D)3.「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此句所使用的修辭法,不包括下列何者? (A)排比 (B)層遞 (C)類疊 (D)譬喻
(B)4.「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語意為何? (A)百姓埋怨貴族,國家不會很快就滅亡的,從來就沒有過 (B)百姓埋怨君王,國家不會很快就滅亡的,從來就沒有過 (C)百姓埋怨富貴人家,國家不因此滅亡的,從來就沒有過 (D)百姓埋怨君王,國家並未滅亡,也是常有的事
(A)5.本文的主旨為何? (A)
人生要活得精彩充實,必須要珍惜有限的生命,開創無限的價值。因此,惜寸陰就是愛生命。聰明的人會爭取時間,懶惰的人在等待時間,愚蠢的人在浪費時間。古今中外皆然。所以,聖人能先機而知,賢人則見機而行,愚人才失機違時。
「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嚴霜到,只見青松不見花。」《菜根譚》上說:「行善之人,如芝蘭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減,但日有所損。」
所以,人人善守原本性體圓明,純善無惡的本性:首先,必須修持行善的三原則──好話多說、壞話不說、廢話少說,以揚善隱惡,導引人人走向從善如流的坦途而見賢思齊。(陳清安〈人生三部曲〉)
(A)6.「有朝一日嚴霜到,只見青松不見花」意同於下列何者? (A)亂世識忠臣 (B)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C)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 (D)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D)7.下列何句代表「後知後覺」的作為? (A)惜寸陰就是愛生命 (B)聖人能先機而知 (C)賢人則見機行事 (D)愚人才失機違時
(C)8.「行善之人,如芝蘭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此段文字的涵義與下列何者相同? (A)亡羊補牢 (B)十步芳草 (C)積善成德 (D)獨善其身
(A)9.「聰明的人會爭取時間,懶惰的人在等待時間,愚蠢的人在浪費時間。」這段文句使用何種修辭法? (A)排比 (B)轉化 (C)引用 (D)倒反
(D)10.本文的主旨為何? (A)善用時間的可貴 (B)行善的重要 (C)修持行善三原則,便能見賢思齊 (D)以上皆是
六、閱讀測驗翻譯
齊桓公問管仲說:「君王應該看重什麼?」管仲說:「要看重天。」桓公抬頭仰望天空。管仲說:「我所說的天,不是指蒼蒼茫茫的天空,君王應該把老百姓當作天。百姓親附國家就能安定,百姓輔助國家就能強盛,百姓反對國家就很危險,百姓背棄國家就要滅亡。《詩經》說:『百姓對統治者沒有好感,就在一旁埋怨不已。』百姓埋怨君王,國家不會很快就滅亡的,從來就沒有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