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髯客傳補充講義
一、寫作背景
唐代自中葉以後,藩鎮各據一方,無視朝廷的存在,仇殺異己,魚肉人民。身處在水深火熱生活中的百姓們,迫切希望奇人異士的出現,為民主持公道,解圍紓困,因此產生豪俠的傳奇小說。
〈虬髯客傳〉寫的是唐代開國元勛李靖為世所用之前的一段傳奇故事。唐史上確有李靖其人,為唐初著名將領,為唐王朝立過不少汗馬功勞。唐太宗十分器重他,許為「一代楷模」,封衛國公。但是隨著時間流轉,關於李靖的傳說加進了許多附會演義的成分,根據道教典籍中的記載,李靖年輕時曾遇一仙翁,後來李靖法力無邊,能替海神行雨,行雨過程中不慎多灑了二十滴仙水,結果釀成人間一場大水災,諸如此類的傳說不少,〈虬髯客傳〉中,李靖巧遇虬髯一事,實際上也是這類傳說之餘緒,《神仙感遇傳》也有此記載。
唐代末年,藩鎮割據導致人民生活惶惶不可終日,自然對當年「貞觀之治」的清明世道有所追念,並渴望有李靖這樣的英雄重新出世,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虬髯客傳〉以現實社會的期待出發,來刻劃李靖、虬髯的英雄形象。
二、國學常識
(一)小說體裁分類
類 別 | 說 明 | 作 品 | 內 容 |
筆記小說 | 漢、魏六朝之作,多為零星記事,欠缺完整結構 | 干寶•搜神記 | 志怪小說 |
劉義慶•世說新語 | 志人小說 | ||
張華‧博物志 | 志物小說 | ||
邯鄲淳‧笑林 | 笑話小說 | ||
傳奇小說 | 唐代盛行,已有完整結構,為文言短篇小說 | 陳玄祐•離魂記 | 志怪題材 |
沈既濟•枕中記 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 佛道思想題材 | ||
蔣防•霍小玉傳 白行簡•李娃傳 元稹•鶯鶯傳(會真記) | 愛情題材 | ||
陳鴻•長恨歌傳(或愛情題材) | 史料題材 | ||
杜光庭•虬髯客傳 裴鉶•聶隱娘 | 俠士義行題材 | ||
平話小說 | 宋代盛行,以白話為之的話本 | 白娘娘永鎮雷峰塔 | 短篇志怪小說 |
大宋宣和遺事 | 長篇俠義小說 | ||
章回小說 | 元代開始發展長篇小說,多用白話寫成 | 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 (出於宋、元間,撰者未詳,中國已亡佚,日本有藏本,也被歸類為話本之列) |
|
施耐庵•水滸傳 | 俠義小說 | ||
羅貫中•三國演義 | 歷史小說 | ||
明代作品 | 許仲琳•封神演義 | 神怪小說 | |
吳承恩•西遊記 | |||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 世情小說 | ||
清代作品 | 曹雪芹•紅樓夢 | 愛情小說 | |
吳敬梓•儒林外史 | 諷刺小說 | ||
劉鶚•老殘遊記 | 譴責小說 |
(二)太平廣記
編 者 | 宋•( 李昉 )等人奉宋太宗敕命集體編纂 |
篇 卷 | 共五百卷,目錄十卷,參考書籍共344種,分為二十五部,為古代文言小說大成 |
說 明 | 1.宋初人所編的大型類書之一 2.專門收集自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說 3.因為成書於太平興國年間,與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故名 4.四庫全書將此書列為( 子 )部( 小說家 )類,稱之為「小說家之淵海」 |
(三)傳奇小說
名稱 | 傳奇一詞,始於唐人( 裴鉶 )的短篇小說集──《傳奇》 | ||
內容 | 多為名人、神仙之故事。大致分為神怪、愛情、豪俠、歷史四類 | ||
性質 | 1.唐人繼六朝志怪小說之後,由設幻小說,發展為寫實的作意小說 2.後人將唐、宋人用文言寫的短篇小說稱為「傳奇」,白話小說則稱為「話本」 3.傳奇,是中國短篇小說的開始 | ||
流變 | 1.唐代的傳奇小說,已有整個結構的故事,較六朝筆記小說的零星記事,進步甚多 2.宋代的傳奇小說,模仿唐人之作 | ||
影響 | 唐、宋的傳奇小說多為元雜劇與明、清傳奇所取材,甚而影響日本文壇 | ||
總集 | 唐人傳奇小說多保存於宋•李昉《太平廣記》之中 | ||
作品 代表 | 唐 | 志怪 | 陳玄祐•離魂記(亦可列於愛情) 王度•古鏡記 無名氏•補江總白猿傳 |
佛道思想 | 沈既濟•枕中記 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 ||
愛情 | 白行簡•李娃傳 蔣防•霍小玉傳 元稹•鶯鶯傳(會真記) | ||
史料 | 陳鴻•長恨歌傳 蔣防•霍小玉傳(亦可列於愛情) | ||
俠士義行 | 杜光庭•虬髯客傳 裴鉶•聶隱娘 袁郊•紅線傳 | ||
宋 | 神怪 | 徐鉉•稽神錄 | |
人物 | 樂史•楊太真外傳 綠珠傳 | ||
說明 | 1.唐、宋時代的文言短篇稱為「傳奇」 2.明、清以唱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亦稱「傳奇」 |
離魂記 陳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張鎰,因官,家於衡州。性簡靜,寡知友。無子,有女二人。其長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絕倫。鎰外甥太原王宙,幼聰悟,美容範。鎰常器重,每曰:「他時當以倩娘妻之。」後各長成。宙與倩娘常私感想於寤寐(ㄨˋ ㄇㄟˋ),家人莫知其狀。
後有賓寮之選者求之,鎰許焉。女聞而鬱抑,宙亦深恚(ㄏㄨㄟˋ)恨。託以當調,請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陰恨悲慟,決別上船。日暮,至山廓數里。夜方半,宙不寐,忽聞岸上有一人,行聲甚速,須臾至船。問之,乃倩娘徒行跣(ㄒㄧㄢˇ)足而至。宙驚喜發狂,執手問其從來。泣曰:「君厚意如此,寢夢相感。今將奪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將殺身奉報,是以亡命來奔。」宙非意所望,欣躍特甚。遂匿倩娘於船,連夜遁去。倍道兼行,數月至蜀。凡五年,生兩子,與鎰絕信。
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負,棄大義而來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間阻。覆載之下,胡顏獨存也?」宙哀之,曰:「將歸,無苦。」遂俱歸衡州。既至,宙獨身先至鎰家,首謝其事。鎰曰:「倩娘病在閨中數年,何其詭說也!」宙曰:「見在舟中!」鎰大驚,促使人驗之。果見倩娘在船中,顏色怡暢,訊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異之,疾走報鎰。室中女聞喜而起,飾妝更衣,笑而不語,出與相迎,翕然而二形合為一體,其衣裳皆重。縊曰:「自宙行,女不言,常如醉狀,信知神魂去耳!」女曰:「實不知身在家,初見宙抱恨而去,某以睡中倉皇走及宙船,亦不知去者為身耶?住者為身耶?」
其家以事不正,祕之。惟親戚間有潛知之者。後四十年間,夫妻皆喪。二男並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聞此說,而多異同,或謂其虛。大歷末,遇萊無縣令張仲規,因備述其本末。鎰則仲規堂叔,而說極備悉,故記之。
補充:①「離魂」情節是本篇主線。元‧鄭光祖雜劇「倩女離魂」,即據此改編。
②明代湯顯祖所寫傳奇劇本《還魂記》又名《牡丹亭》,演杜麗娘死而還魂復生,與柳夢梅結為夫妻的故事,最著名的兩折為〈遊園〉、〈驚夢〉。
③清朝蒲松齡所寫《聊齋志異》書中有〈小倩〉,寫的是聶小倩死後受樹精控制,幻化人形害人取命的故事,後來改編成為川劇,並拍成香港電影《倩女幽魂》,故事與〈離魂記〉無涉。
④〈離魂記〉:陳玄祐所寫唐朝傳奇,形式是「小說」。
〈倩女離魂〉:元鄭光祖根據〈離魂記〉改編為元雜劇,形式是「戲劇」。
〈還魂記〉:明代湯顯祖所寫的傳奇劇本,形式是「戲劇」。
〈聶小倩〉:清朝蒲松齡所寫短篇故事,形式是「小說」。
〈倩女幽魂〉:根據〈聶小倩〉改編成川劇或電影,形式是「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