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詩佛---王維
中國歷代人物系列——文人篇
王維是唐朝的詩人,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聞名。他不僅才華出眾,而且富有正義感。
關於王維應舉,《集異記》曾有一段有趣的記載。當時有一個叫張九皋的人,使人走通了公主的後門,公主曾授意京兆試官,要以張九皋為解頭。王維也將應舉,同岐王商量,希望得到歧王推薦。但歧王權勢哪比得上公主,不能與公主爭,於是只好以王維的才華去爭取公主,如此這般地安排了一番。過了幾日,岐王讓王維穿上錦繡衣服,鮮華奇異,帶著琵琶,同到公主第宅,說是帶酒樂來為公主奉宴。王維為皙白少年,風姿俊美,非常惹人注目,公主看見後,問岐王說;“這是何人呀?”岐王回答說;“是個懂音樂的。”便讓王維給公主獨奏新曲。王維彈撫琵琶,聲調哀切,滿座為之動容。公主直接問王維道:“這是什麼曲子?”王維起身答道:“是《鬱輪袍》。”公主甚感驚奇,非常高興。岐王趁機對公主說:“此人不只長于音律,若說詞學,更佳,簡直無人能超過他。”公主更感驚異,問王維是否有寫就之詩,王維從懷中拿出數卷詩獻上。公主看過之後,驚奇不已,說;“這都是我所誦習過的,從前以為是古人之作,原來就是你寫的!”於是讓王維更衣,不作伶人看,而升于客人之列。王維風流蘊籍,而且說話風趣,大為座中各位貴人所欽重。岐王見時機成熟,便說:“若教京兆府今年能以此人為解頭,誠為國家的榮光。”公主說:“那為什麼不教他去應舉?”岐王說:“聽說您已經囑託,解頭不是要給那個張九皋嗎?”公主笑道:“那是因為他人求情,哪是我要給張九皋。”隨即回頭對王維說:“你要取解頭的話,我當全力薦你。”就這樣,又改薦王維,王維做了解頭,一舉登第。這個故事未必完全屬實,或者純屬傳構,但從中可知王維少年時代便成為引人注目的名人。王維中狀元,卻是事實,據考證,乃開元九年(721年)狀元,時年21歲。
唐玄宗的哥哥寧王李憲曾經霸佔一個賣燒餅的妻子為妾,可是這名女子自從進了寧王府以後就悶悶不樂,終日不發一語。有一次,寧王在宴客時對該女子說:“妳那個賣燒餅的漢子早就另娶新歡,把妳忘了。不信的話,我現在就派人叫他給宴會送餅來,好讓妳死了這條心。”一會兒,賣燒餅的漢子端著燒餅走進宴會廳,他的妻子見到後馬上跑了過去,夫妻兩人相對無言、淚如雨下。在座的人都被這情景所感動,此時王維端起酒杯飲了一口後,表示他要吟一首即興詩,這首詩的題目是《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宴席上所有賓客都知道王維所說的息夫人,是春秋時代息國君主的妻子。楚王滅了息國後將她據為己有,但她始終不曾跟楚王說過一句話。王維這首詩分明是藉歷史故事來批評寧王。最後寧王迫於無奈,只好對賣燒餅的夫妻說:“以前那些事是我手下幹的,我一點都不清楚,現在成全你們夫妻,你們可以走了。”
王維早年官場得意,交往對象都是朱門權貴,但三十歲左右喪妻以後,生活態度起了很大的變化,從此終生不再娶,三十年獨居一室,淡漠世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敬佩維摩詰,因此給自己取名 維,字摩詰。中晚年以後,他更是捨宅為寺,不但“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為樂”,而且“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因為他經常身著素樸的衣服,吟著長齌禮佛的詩歌,所以素有“詩佛”的美譽。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叛軍攻入長安,玄宗倉皇逃往四川,王維沒來得及逃走而被俘,後來被迫當了安祿山的給事中,但他的心依舊追隨唐朝,曾作了一首凝碧宮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
至德二年,唐軍收復長安、洛陽,王維被投入獄中,隨後押往長安候審。他當時所犯的罪按律應當處死,甚至是要誅九族的。那時有人拿出王維的凝碧宮詩,以證明其忠於唐朝之心。因此唐肅宗不但沒有殺他,還給他太子中允之職,後來又擢升為尚書右丞,故後世稱
他為“王右丞”。
綜觀王維的一生,經歷過開元的太平盛世,也遭受天寶安史之亂的顛沛流離,甚至身受拘囚,朝不保夕。晚年時,他的人生更是發生了戲劇化的轉折:原本該誅九族的大罪,僅一首詩不但免了這場殺身之禍,還被擢升為高官。從一般人的角度上看,人生的際遇本來就是變幻莫測,可是從佛家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可能是王維一心向佛所得到的福報。(
代表著作: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約作於開元十年作者年近四十之時。在開元十六年後從道光禪師學佛,以後隱居終南,他既追求清淨空寂,又不拾棄人生,所以詩中融入禪意,把參悟禪理與欣賞自然很好地結合起來。這首詩順應自然,尋求與自然默契的勝境,純以寫所用心取勝,人的行止,景的生滅,都沒有滯礙。「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寫景又不泥於景,無處不可適意,偶遇林叟,隨便談笑,竟不覺該有個回去的時候了,達到物我兩忘、色相俱空的境界。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通過對話的形式,表現了友矢志歸山、作者設酒饌別的場景。詩句看似平淡,但細細品味,其中包含了無限深意。「君言不得意」,既是朋友歸山的原因,其中也有作者的感慨。當此之時,對友人任何安慰的語言都顯得那麼拙笨與多餘,惟有悵望天上自由舒捲的白雲而仰天長嘆了。這無言之言,遠勝萬語千言,而這種比興寄託的手法,深得詩中三昧,並蘊含了不盡之餘昧。
鍾惺在【唐詩歸】中評這兩句詩說:「感慨寄託,盡此十字,蘊藉不覺,深味之,知右丞非一意清寂,無心用世之人。」。
秋夜獨坐
獨坐悲雙鬢,空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欲知除老病,惟有學無生。
本篇應是李林甫當政時的作品。王維久經人世坎坷,面對自己的晚年處境,轉而嚮往真能參悟無生的境界。「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嗚」,這極微的動態與音響更顯出環境的靜謐與凄清。這兩句詩的對術性較高,但他這種孤寂感不完全真是從生理上的老病而來,而是由時事的變化給作者以精神上的壓力所致。「學無生」,雖是表明作者遭遇艱難之後所做的消極選擇,但也說明他始終沒有真正擺脫世事,不過是為了躲避當權者的猜忌,而以參禪除去煩惱。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仗迆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王維喜歡寫秋日的晚景,這是他的又一首名作。全詩寫裴迪和自己在一起時的生活情趣。首聯、頷聯寫物,頸聯、尾聯著重寫裴的醉態,人景交替,隨興即目,直抒所見,寫法上別具一格。作者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等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徵的景物入詩,以「轉」「日」寫秋光的變化,以「倚仗」「臨風」寫人的動止,以「餘」「上」寫暮景的來臨,寫寧靜的山居很富於運動感。「復值」二句寫人景並美,並描繪出人物的狂狷之態。接輿指裴迪,五柳指自己,用典「俱湊手偶然,非著意處,以高潔寫清幽,故勝」(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三)。
輞川集
據【舊唐書】本傳記載:(維)晚年長齋,不衣文祇,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於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嘗聚其田園所為詩,號【輞川集】。」可見輞川詩並非一時所作。此時王維年歲既長,奉佛又深,就更嚮往追求內心的安適與寧靜,而輞川別業周圍那優美幽靜的風景恰恰契合他的心境,所以【輞川集】中所寫的多是自然界那種不依賴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超挽空靈之美,表現出作者超然的情趣。
鹿柴(輞川集第五首)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山中闃寂無人,祇是偶爾聽到一陣人語的聲響,相反相成,更增加了山中的靜趣,一縷夕陽的返光透過深林密枝,照射在青苔之,上更襯托出環境的幽美,反景以逆筆得趣。作者就沉浸在這樣靜謐的氛圍中,長久體味著寧靜的趣味。詩人意在寫靜,攝取了兩個極微的動態:空山人語和夕陽返,這一瞬間的動感又在出無限的靜意。
《竹里館》 (輞川集第十七首)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輞川絕句多從客體著筆,描寫環境的空幽。這首全從主體入手,寫人與大自然獨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