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時代下的能源與晶片挑戰
《YT備援電力》
AI伺服器耗電量大,資料中心需提供穩定、不間斷電力。
BBU(Battery Backup Unit) 是放在伺服器內的鋰電池模組,可在斷電時短暫供電。
相比傳統 UPS,BBU 更靠近機櫃、反應快、模組化。
台灣廠商如 AES-KY、順達科技、加百裕 等投入相關元件供應。
BBU 可與 UPS 與大型儲能系統(ESS) 搭配使用,形成多層備援架構。
《YT儲能系統》
儲能系統(Energy Storage System, ESS) 可儲存電力、平衡供需,避免浪費。
根據位置與用途,儲能分為:
表前儲能:設在電廠或電網之前,調節大規模電力波動。
表後儲能:裝在用電端(家庭、商辦),提高自用比例、降低電費。
儲能可結合 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提升再生能源穩定性。
台灣缺電風險提升,儲能將成為未來電網核心。
台廠如 台達電、東元、聯合再生 正積極佈局儲能產業。
《YT晶備供電》
摩爾定律趨緩,晶片微縮遇到極限(進入埃米級製程),傳統供電方式難以因應。
晶背供電(Backside Power Delivery):將供電從晶片正面改為背面,提高電源效率與運算速度。
優點:減少電阻損耗、提升電流傳輸效率、釋放更多邏輯面積。
技術挑戰:晶圓需「薄化」以便穿透,需精密研磨與背鑽技術。
台灣供應鏈如 中砂、昇揚、天虹、台積電 CoWoS團隊 正積極投入相關技術研發與量產。
能源與半導體在AI與數位化時代的關鍵角色
1. 與 AI 發展密切相關
- BBU 和儲能系統皆因 AI 伺服器、大數據中心需求激增 而受到關注。
- 晶背供電技術則是為了讓晶片在 AI 世代下運算更快、更省電。
2. 電力穩定與能源儲存是未來核心基礎設施
- 《YT備援電力》談的是「伺服器急救用的備援」——BBU,屬於局部即時電力保護。
- 《YT儲能系統》講的是「能源收集與再利用」,屬於系統性能源調度與備援。
- 兩者互補,一是微觀資料中心層級備援,一是宏觀電網層級能源管理。
3. 從不同面向構成了未來 AI 基礎建設的三大支柱
- 資料中心內部穩定運作(BBU)
- 整體能源調度與儲存系統(儲能)
- 晶片微縮與電力效率突破(晶背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