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美洲概述
一、 範圍:
1.包括墨西哥及以南的中、南美洲。
2.曾為西班牙、葡萄牙等拉丁語系國家的殖民地,故稱為拉丁美洲。
二、 複雜的地形
1.中美部分:
(1) 西側的中美地峽:
A是連接南、北美洲的陸橋。
B地形以 (國名)高原和山地為主,上覆成群的火山熔岩。
C地勢崎嶇,交通困難。
(2) 東側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東側的島群:
A自北而南為 群島、 群島、 群島。
B統稱為西印度群島。
2.南美洲部分:
(1)西側為緊鄰太平洋的 山。
A屬新褶曲山地。
B南北8000公里,是世界最長山脈。
(2)東側為古老高地:
A自北而南包括 高地、巴西高原、 高原。B都是海拔不高的「古老結晶岩高地」。
C三個高地間有河流隔開,形成彼此相隔的河川沖積平原。
北:奧利諾科河平原。
中:亞馬孫河流域。
南:巴拉圭---巴拉那---拉布拉他河水系。
三、 多樣的氣候,整體而言較為溫和溼潤
1.所跨緯度範圍大(由320N到570S),故包含多種氣候,如雨林、沙漠、高地、草原等氣候。
2.受陸塊形狀影響,熱帶氣候最廣。
3.南美因中、高緯度區陸地狹窄,不足以形成強烈的高氣壓,故缺乏酷熱嚴寒,年溫差大的溫帶 氣候。
四、 印第安文明
1. 三大代表文明: 猶加敦半島的 古文明。
墨西哥高原的阿茲特克古文明。
祕魯的 古文明。
2. 印第安人獨立發展出來的:
(1)農業:A如玉米、馬鈴薯、蕃茄、可可、橡膠、菸草、奎寧、古柯等,都原產於中、南美洲,其中以 和 用途最廣。
B玉米為印第安古文明最主要的糧食,故本區古文明又稱為
「 」。
(2)今日有些用字如巧克力,有些地名如庫斯科,均與印第安文化有關。
五、 歐洲殖民統治的影響
1.十六世紀初葡萄牙人占領巴西,西班牙則統治其他廣大的中、南美洲。十六世紀末,英、法、荷等侵占圭亞那高地和加勒比海的一些島嶼。
2.對文化的影響: 語言:巴西葡語,其餘多為西班牙語。
宗教:以信奉 教為主。
地名: 祖國地名。
天主教聖人名。
建築:充滿歐洲、拉丁風格。
3.產生殖民地式經濟:
(1) 最初歐洲人征服美洲的首要目的為掠奪金、銀礦藏。
(2) 殖民者以利益著眼,在本區的低緯地區發展 (農業)、在中緯地區發展畜牧業。
(3) 直到現在,大部分拉丁美洲國家仍以輸出農、礦原料為主。
4.對人口變遷的影響:
(1)歐洲人殖民期間,印地安人大量死亡。
原因:A死於與西班牙人的戰爭。
B不堪殖民者的長期奴役虐待而亡。
C死於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
(2)因印地安人人數銳減,勞力缺乏,殖民者自非洲運入黑人充當奴隸。
六、 多元合成文化
1.本區居民主要有四類: 原住民--- 人。
西葡後裔為主的歐洲白人。
非洲黑奴後代。
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兒---- 人
2.還有少數亞洲人,如印度、印尼的契約勞工及日本政府輔導的日本移民。
3.這些民族在本區融合,形成合成文化,充分顯現拉丁美洲地方性的特色。
七、 依賴式經濟
1.十九世紀後,本區多成為獨立國家,但在經濟上仍未脫離殖民地式色彩,大多數國家經濟仍以農、礦等第 級產業為主。
2.因輸出多為廉價原料,輸入為工業產品,不對等的交換,導致資金難累積,財政困窘,外債比重甚大,加深對外國資金的依賴,尤以有地緣關係的 國,逐漸成為本區經濟霸主。
3.「世界糖罐」: (國名),因經濟過分依賴一、二種產品;易受國際市場需求變動的影響,貿易風險大,經濟易受打擊。
4.二次大戰後,巴西、阿根廷等國加速工業化,但仍未脫離依賴式的經濟。
八、 政治不穩、社會不安
1.政權多由軍事強人領導,政變頻傳,導致社會不安。
2.少數白人擁有大多數土地、財富,廣大人民則一貧如洗,貧富差距大,造成社會不公,亦為導致政變原因之一。
3.政治不穩,使外資卻步、阻礙經濟發展與現代化的腳步。
九、 嚴重的都市問題
1.土地分配不均→農民在家鄉難以謀生→遷移至大都市尋找工作→
本區 (現象)快速提高→一市獨大的首要型都市(如墨西哥市)
2.都市化的動力來自貧窮鄉村強大的推力,而非工業化。
3.貧農過分集中都市造成都市問題。
牛刀小試: ◎拉丁美洲各國境內的都市大小景觀與都市人口數多寡的關係圖,最符合下列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