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名稱 | 非洲(一) | 班 級 | 高二普通科 | 人 數 | 50人 | ||||||
教材來源 | 龍騰出版的高中課本為主 | 教師 | 洪芝怡老師 | 時 間 | 兩節課 (共100分鐘) | ||||||
教材研究 | 1、非洲地形 2、非洲水文概況 3、非洲氣候 | ||||||||||
學生學習條件分析 | 1. 學生需具備國中社會科第六冊非洲,對非洲的地形以及氣候已有初步概念與認識。 2. 學生需對氣候種類及分佈有相當程度的認知,在高中第三冊的二到五課中,美洲的氣候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氣候種類,對氣候已有深入的瞭解。 3. 學生需具備閱讀地圖的能力。 4. 因為11.19是期中考過後第一天,學生精神較渙散,因此只發講義,不需抄筆記,減低學生負擔。 | ||||||||||
教學方法 | 講述法、提問法、多媒體教學法 | 實習老師 | 洪芝怡 | ||||||||
教學資源 | 板書、學習單、powerpoint、圖片、多媒體教室 咖啡樹枝及果實、Discovery花豹家族及萬獸之王影片 | ||||||||||
教學資源 | 1. 陳國川,2007,南亞(一),高中地理3教科書,龍騰。 2. 陳國川,2007,南亞(一),高中地理3教師手冊,龍騰。 3. 國中社會科第六冊教師手冊,非洲,2007,仁林。 | ||||||||||
教 學 目 標 | 單 元 目 標 | 具 體 目 標 | |||||||||
一、認知方面: 1. 認識非洲的地形特徵。 2. 認識非洲主要的河川 3. 認識非洲的氣候與植被特徵 二、技能方面: 4.判讀非洲氣候圖 三、情意方面: 5.關心非洲議題。 | 1-1能指出非洲的地形特徵。 1-2能指出高原地形對非洲的影響。 1-3能指出非洲主要的陷落盆地。 1-4能說明東非大裂谷的成因。 2-1 能舉出非洲五大河流的名稱。 2-2 能說明五大河川的特徵。 3-1說出非洲的緯度位置與氣候的關係。 3-2能指出非洲各種氣候區的分佈與成因。 3-3能說明非洲各植被帶的分佈。 3-4能指出非洲乾燥氣候區廣大的原因。 3-5能說明非洲乾燥氣候區廣大的影響。 4-1將非洲氣候圖雨非洲的氣候類型作正確配對。 4-2能說明非洲氣候分佈的特徵。 5-1能主動閱讀有關非洲的文章或報導。 5-2能與同學分享有關非洲的資訊。 | ||||||||||
教學 目標 | 教學活動 | 教具 | 時間 | 評鑑 能回答問題、並參與 能回答問題 能抄寫筆記 能專心欣賞並 回答問題 | |||||||
1-1 1-2 1-3 1-4 2-1 2-2 4-2 4-2 3-3 5-1 5-2 | 課前準備 教師方面: (1) 熟悉教材,並蒐集相關資料。 (2) 參閱95課綱瞭解教學重點。 (3) 撰寫教學計畫,擬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 (4) 了解學生的起點行為。 (5) 準備教學資源 (教具、學習單、教學媒體器材、教科書、投影片) 學生方面: (1) 預習本課文內容。 複習國中社會領域地理科第六冊非洲。 一、準備活動(引起動機) 因同學剛考完期中考,想必有同學熬夜唸書,以提神飲料咖啡引起同學興趣,讓同學看看咖啡樹的照片,並請同學剝開咖啡的果實,看看咖啡豆的樣子,再告訴同學咖啡的原產地其實是在非洲。請同學打開課本,翻開第十二章—非洲。 二、發展活動 (一)地形介紹 地形的概念手繪地圖呈現非洲地形。 1.介紹非洲地形的特色,包括有:海岸線平直、少彎曲、以高原為主體。說明其為古老堅硬的地塊,因而礦藏豐富。請問同學,前課程內容中有學過美洲及印度,哪裡同為古老地塊? 2.介紹地球上最大的傷疤—東非大地塹,說明其成因(用powerpoint動畫呈現),並讓同學看看相關的照片。 (二)水文 介紹非洲五大河流,包括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三比西河和橘河。 (三)氣候 1.說明氣候南北對稱的特性。 2. 以衛星影像作為底圖,用powerpoint方式呈現,說明各種氣候類型及分佈。讓同學從空中看到非洲的植被景象,對照各種氣候,瞭解氣候是決定自然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影片欣賞、分組討論 利用坦尚尼亞的莽原影片,來複習今天所上到的非洲莽原氣候及裂谷地形,讓同學看看非洲草原的壯麗景觀,最後並詢問同學影片中的氣候屬於何種類型,因為太陽一年直射2次的關係,隨著間熱帶輻合區的移動,此區一年有2次雨季,其餘皆為乾季,順帶告訴同學,動物們都會隨著氣候的不同,生活上有其應對的方式,自許為萬物之靈的我們,在當地的氣候下,是否在生活上也有不同的適應方式呢? 分組討論並詢問同學: 1.坦尚尼亞為何種氣候? 2.在影片中看到的氣候特色為何? 課程結束,請問同學有沒有問題,並說明下星期要介紹的是非洲的農業概況以及非洲沙漠化的狀況。 ~第一節結束~ | 照片 咖啡果實 黑板上畫圖 投影片 圖片 板書 板圖 投影片 投影片 影片 | 5 min 7 min 5 min 5 min 10 min 5 min 6 min | ||||||||
~第二節開始~ | |||||||||||
教 學 目 標 | 單 元 目 標 | 具 體 目 標 | |||||||||
一、認知方面: 1.認識非洲的傳統農牧業 2.認識北非的灌溉農業 3.認識西非的旱作農業 二、技能方面: 4.能由非洲農作分布圖指出熱帶栽培業分布的地區 5.製作地理資料統計圖 三、情意方面: 6.欣賞非洲傳統文化之美、產業之特色 | 1-1能指出非洲各地主要傳統農牧業的經營方式 1-2能說明水源多寡與季節分布對非洲農牧業的影響 2-1能指出北非自然環境的特色 2-2能指出北非灌溉農業的分布 2-3能說明埃及尼羅河谷地三角洲的農業經營特色 2-4能說明亞斯文水壩對埃及的影響利弊 2-5能分析綠洲農業的用水方式及農業特色 3-1能指出西非自然環境的特徵 3-2能指出西非旱作農業的種類及分布 3-3能說明降水特徵與旱作農業的關係 3-4能說明西非游耕與定耕的農業經營方式與特色 3-5能說明西非半農半牧的膿液經營方式與特色 3-6能說明西非撒赫爾地區的範圍與環境特色 3-7分析撒赫爾地區農牧經營對環境的衝擊 4-1能繪製界可可分佈圖 5-1能繪製各區域可可生產量長條圖與圓餅圖 6-1.肯定非洲傳統農牧業是當地人民適應環境的智慧成果 6-2.能了解不同果實(可可果)、成品(巧克力)的味道與 | ||||||||||
教學 目標 6-1 6-1 1-1 1-2 2-1 2-2 2-3 2-4 2-5 3-1 3-2 3-3 3-4 3-5 3-6 3-7 6-2 4-1 5-1 | 教學活動 | 教具 | 時間 | ||||||||
一、引起動機 1.提問:請同學猜猜老師今天帶來的果實為何? 2.請猜猜他的原產地在哪裡?並說明他的種植條件,分佈範圍? 二、發展活動 (一)複習非洲氣候 說明非洲北部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因而影響到傳統生活方式,以游牧為主要生活方式。 (二)說明北非自然環境的特色及北非灌溉農業的分布 因為氣候乾燥,因此如果要發展灌溉農,必須在有水源的地方(尼羅河流域、亞特拉斯山地中海型氣候區及山麓地帶利用坎井灌溉、風蝕窪地形成的綠洲) (三)尼羅河沿岸的帶狀綠洲 古埃及人善用尼羅河上游(熱帶莽原氣候),定期氾濫(6~10月為休耕期間,洪水貴去後進行播種耕種),帶來灌溉水源及淤泥,形成帶狀聚落,高度集約,作物呈垂直分層分布,重要作物有:水稻、麥、椰棗、棉花 (四) 亞斯文水壩的影響 1. 正面:控制尼羅河的洪水→防洪、灌溉、發電,收穫次數增加、耕地面積、糧食產量增加 2. 負面: (1)納瑟湖以上古蹟淹沒 (2)不再氾濫→洗鹽作用減少,耕地鹽鹼化 (3)下游淤泥減少,化肥需求增加,貧富差距擴大、沿海汙染,漁獲↓ (4)泥沙淤積水庫底,下游堆積↓ ,海岸後退 (5)尼羅河流量↓ ,下游水位↓ →海水入侵,三角洲土壤鹽化、水質鹹化 (6)疾病增加,血吸蟲病增加,瘧疾增加 (五)說明亞特拉斯山南北側農業發展 (六)說明西非自然環境的特徵 說明西非撒赫爾地區的範圍與環境特色及農業活動,北側雨量少且不穩地區,生活方式以游牧為主;南側雨量較穩定地區為農牧並行,並說明農業活動、人口增減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七)說明幾內亞灣沿岸農業活動的發展 三、綜合活動 (一)利用投影片說明可可樹的分布及生產國 1.說明地球上主要的可可生產區域,分布在赤道線兩側的熱帶地區:有象牙海岸、加納、巴西、奈及利亞、馬來西亞、中南半島、委內瑞拉與加勒比海群島等。並說明可可樹生長的條件。 2.說明可可樹的種類及分布地區,及巧克力製作過程 3.剖開新鮮可可果,試吃可可種子的味道,另試吃用可可果作成的巧克力(濃度70%) (二)分組討論學習單內容並繪製界可可分佈圖、繪製各區域可可生產量長條圖與圓餅圖 (三) 課程結束,請問同學有沒有問題,並提醒同學下次上課要交學習單。 | 可可果實、 巧克力 版書、粉筆 投影片 單槍 學習單 | 5分鐘 3分鐘 3分鐘 3分鐘 6分鐘 5分鐘 5分鐘 5分鐘 5分鐘 8分鐘 2分鐘 | 能專心 能回答問題、並參與 能回答問題 能抄寫筆記 能專心欣賞並 回答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