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個人簡歷 / 教育理念

       在國文的教學歷程中,將依循Glaser所提出的「一般教學模式」:

    ()設定教學目標即教師預期學生會達成的學習效果。訂定適當的教學目標,一方面必須分析教材,另一方面要評估學生的起點行為。設計時兼顧高低層次的目標,並根據Bloom的意見,兼融認知、情意、技能等教學目標。

    ()評估起點行為即考慮學生的先備知識、身心發展等方面,是否已做好學習的準備。Ausubel認為了解學生的先備知識,是協助他們學習的關鍵。而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的八個階段」,也可作為教學活動設計時的參考。

    ()安排教學活動教師如何「教」,主要依據學生如何「學」來進行,所以教學活動中會涉及學習理論、個別差異、學習動機等議題。並包含了教材準備、教法安排、教學輔導等。首先,Gagné所設計的九個教學步驟可作為教學設計的參考。其次,考慮到學生個別的差異,如Gardner提出的人有八項的多元智慧,所以在教學方法與引起動機方面,可多嘗試不同的引導,多鼓勵學生表現不俗的部分。從肯定中能建立自我的價值,引起學生自發性學習的內在動機,這也是Covington提出self-worth theory的目的。

    ()實施教學評鑑即是了解在教學策略的運用下,學生是否達成教學目標所進行的評量工作。藉由評量結果去回饋檢討每個教學活動或程序是否得當,並修改或提出補救措施。另外,當考慮Gardner所說的人有多元智慧因素,所以設計評量時,除了紙筆測驗,也可安排實作評量或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等多元方式,以適切地評判出教學成果。

  教學模式能方便老師在授課時有「依循的途徑」,來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當然,國文科教學活動的設計也不例外。另外,目前學生急需具有或培養以下幾種能力和特質,方能適應現代社會,如:良善的品格、溝通的能力、團隊合作、良好的生活習慣、獨立思考及分析判斷的能力等,這些可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其養成亦是教學的目標。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